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书画印刷品,究竟乱真到几许
2013-08-24
编辑 : 秩名
作者 : 中证网
浏览次数 : 
书画印刷品,算是赝品的另一种类,从开始出现到现在高度仿真,不过100年的时间,但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鉴定思维。传统的鉴定行为,侧重于比对,将待鉴定的物件与心目中的标准件...
书画印刷品,算是赝品的另一种类,从开始出现到现在高度仿真,不过100年的时间,但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鉴定思维。传统的鉴定行为,侧重于比对,将待鉴定的物件与心目中的标准件比较对照,以判断出对与错。因此,笔墨风格是鉴定至关重要的依据,只要笔墨风格对路,基本上就可以下真迹的判断了。书画印刷品恰恰在笔墨风格上可以无限接近原作,如果据此判断真假,那显然是错误的。现代书画鉴定,必需要有两个环节来完成:一是根据笔墨风格等诸因素来判断作品是否对路;二是风格对路的作品是否能够排除印刷的可能。
这些年,随着数码技术的出现,在拍摄环节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激光制版、电脑分色的技术也更加先进,同时,印刷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尤其是印刷油墨的改进,使复制作品更加接近原作,以致让许多人觉得真假莫辨。
其实,印刷品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与手工书写、画画完全一样的效果,各种印刷方式各有长短,如果能够熟悉其中的门路,也许对于书画印刷品就不会那样“谈虎色变”了。
木版水印最大的优势是印刷所用的材质可以与原作基本一样。首先,不论纸、绢,都不需要任何处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仿制对象来灵活选择,其次,墨与色也可以与仿制的对象完全一样。这在仿制当世书画家作品时尤其有优势,我们现在看1950年代印刷的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纸、色、墨与原作完全一样,有些仿制品装裱精良,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冲刷,略显古色古香,这样的作品从材质到外观都很容易迷惑人。
有一种复制,一半印刷一半手绘,如刘海粟的《石榴图》,这是造假中最高明的手段,常常能逃过仪器的检测。《石榴图》的款识以及部分枝干是印刷的,叶子、果实、花朵只印了很淡的一层,然后手工补墨添色,这样,构图、造型都不出半点差错。但靠近画面,就可以发现,款识的墨色很死,补笔处墨色浓淡的衔接很不自然。
总之,印刷品毕竟是印刷品,再高明的技术也难以把笔从纸上划过的痕迹展示得纤毫毕现,我们有时会被印刷品蒙骗,也许是因为观看作品的距离不够近、光线不够亮、精力不够集中,或者经验不够丰富。对于书画印刷品,我们既不要惊慌失措,草木皆兵,也不要掉以轻心。距离能够产生美也能够产生错觉,看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尽量把它拿在手上,从自己的眼前展开,因为除了视觉,有时触觉和嗅觉也能帮助我们作正确的判断。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书画印刷品,究竟乱真到几许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