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内涵意义
2013-09-24
编辑 : 雅会
作者 : 中国书画报
浏览次数 : 
留白是中国画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山水画最活跃的意境元素。我们在讨论留白问题之前,不妨先体验一种朴素的视觉现象。当我们欣赏展厅中的山水画时,画面刚刚进入视野的...

留白是中国画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山水画最活跃的意境元素。我们在讨论留白问题之前,不妨先体验一种朴素的视觉现象。当我们欣赏展厅中的山水画时,画面刚刚进入视野的那一瞬间,最夺目的应该是画面上黑白对比度最强、最醒目的那个部位。这一瞬间的震撼的感觉虽然短暂但十分清晰。这是人们对画面留白的客观视觉感受。我们的祖先科学地运用了这一视觉效应。在山水画创作中,他们把画面上的留白作为山水画的营造对象,使之成为画面意境的重要元素,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为了挖掘中国画的科学宝藏,科学地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提高山水画创作和欣赏水平,促进中国画的发展,笔者认为对留白的意象性和它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及其与笔墨、构图和意境等多方面关系的系统性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讨论山水画留白的意象性及其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山水画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画科之前,中国画便有了留白这一特有的绘画元素。说它是绘画元素,是因为这种留白是画家在宣纸或绢上创作时有意留出来的。它是中国画独有的、内涵极其丰富的人为的意象性元素。中国山水画鼻祖之一、晋代画家顾恺之创作的以山水为背景的《洛神赋图》中的大量留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他的《画云台山记》中有类似“留白意象”之说。尽管当时乃至在以后的多个朝代一直没有出现“留白”一词,然而一千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历史证明,留白这一意象性元素一直是山水画意境的主导要素之一。山水画留白及其变化之妙,可以使画面阴阳相济、虚实相生,营造出气韵生动且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的奇妙意境。这是古人体察自然万象、彻悟《周易》老庄、巧用绢或宣纸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山水画的科学性所在。

    综观中国山水画传世之作可以看出,画家对留白布局处理的好坏显示着他意境构图能力的高低;对留白的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力,代表着他笔法和造型功夫的高下;对留白的灰度变化及其与相邻物象黑白对比关系的处理能力,反映出他的墨法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程度;留白承载虚实意象的双重功能的发挥,即意境中的虚白和由墨线、墨块所建构出的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如白墙、树叶和石的高光面、水的浪花和瀑布等)的随心妙用,代表着画家融汇古今、师法自然、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虚白”就是空,就是无。空即是空灵、空旷。空可成万物。中国画的空,可容纳作者和欣赏者无穷的想象。从佛学范畴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佛门修炼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从传统美学范畴讲,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规定性。“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是所谓产生万物的“道”的一个方面。天地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虚和实的统一。虚中盛满了“气”,进而能使万物永动、生命不息。这虚和气就是“无”。这和佛学中的“空”是相通的。从魏晋时期直至当代,山水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空灵无限、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而其中的“气”“虚”“空灵”和“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就是“无”,就是“远”。宋代郭熙的“三远”,特别是韩拙的“三远”中所说的“远”,是画家通过笔墨和留白意象(主要指虚白)所营造的意境。在这里,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虚无缥缈、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根据现代视觉理论分析,这种留白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主观思维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含量。由此可见虚白在山水画意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综观中国山水画传世之作可以看出,画家对留白布局处理的好坏显示着他意境构图能力的高低;对留白的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力,代表着他笔法和造型功夫的高下;对留白的灰度变化及其与相邻物象黑白对比关系的处理能力,反映出他的墨法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程度;留白承载虚实意象的双重功能的发挥,即意境中的虚白和由墨线、墨块所建构出的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如白墙、树叶和石的高光面、水的浪花和瀑布等)的随心妙用,代表着画家融汇古今、师法自然、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虚白”就是空,就是无。空即是空灵、空旷。空可成万物。中国画的空,可容纳作者和欣赏者无穷的想象。从佛学范畴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佛门修炼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从传统美学范畴讲,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规定性。“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是所谓产生万物的“道”的一个方面。天地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虚和实的统一。虚中盛满了“气”,进而能使万物永动、生命不息。这虚和气就是“无”。这和佛学中的“空”是相通的。从魏晋时期直至当代,山水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空灵无限、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而其中的“气”“虚”“空灵”和“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就是“无”,就是“远”。宋代郭熙的“三远”,特别是韩拙的“三远”中所说的“远”,是画家通过笔墨和留白意象(主要指虚白)所营造的意境。在这里,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虚无缥缈、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根据现代视觉理论分析,这种留白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主观思维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含量。由此可见虚白在山水画意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 
山水画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