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赵振川:漫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013-10-17
编辑 : 雅会
作者 :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多年来担任国内大型画展评委。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多年来担任国内大型画展评委。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
    长安画派,作为20世纪出现在中国画坛的三个影响巨大的画派之一,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赵望云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20世纪中国画坛大众化艺术思潮的先驱,也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2006年9月12日,在赵望云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其子女赵振川、赵季平等家族全体,将赵望云351幅遗作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数量最大、最为系统之捐赠,京华震动!这样的义举体现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家族,必将被载入史册!
    在绘画艺术上,赵振川不拘泥于对“长安画派”老一辈绘画传统的继承,还多方取法,转益多师,依靠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绘画天赋和刻苦精神,大量学习、消化、吸收,在对中国西北高原的反复描绘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读他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深刻掌握中国画之笔墨精髓,以精道的笔墨表现着文化精神、个人思想、精神情感和生活感悟。
    “长安画派”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在笔墨上注重追求一种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这些在赵振川的做人、做事、绘画等方面都有良好传承,也正是这些使他成为了“长安画派”重要的代表性画家之一。“长安画派”的再续辉煌还是要靠作品说话,正如赵振川先生所言:“‘长安画派’严格说是一种精神,不是实体,是文化的路线、精神。画家最终是通过作品、艺术劳动、艺术路线去说话,通过艺术方法、艺术思想去说话,主要是要将这些东西都落实到作品上。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有自己的追求。‘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老一代艺术家传承下来的精神是通过大量的艺术劳动得到继承发展的。”
     1964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面对生活道路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到农村去还是留在美协学习班,对一个20岁的青年人,做出明确的选择确实非常困难。感谢父亲,是他为我做出决定。父亲说,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样我去了陇东山区,一待就是八年,文革后的70年代后期我才辗转回到美协,走上专业国画创作岗位。
    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画家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作为学习绘画的人,深入生活是一门必修课,但同样是到生活中去,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有人带着速写本、照相机,画了很多速写,照了不少照片,回到家后却无法创作出新的作品,或是作品传达不出生活的神韵,好一些的也只是一幅写生。带着感情,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切身体会,细心研究,深刻领悟,反复深入,长期坚持了才有可能练就一双猎隼般的慧眼,翱翔于生活的天空,才能捕获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在多年下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觉得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一下就拿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待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找出特有的笔墨及形式语言。
    记得十几年前,正是苹果花盛开的春天,我到新疆伊宁,应一位苹果园主人的邀请,去他们家做客。主人的小土木屋坐落在园子的一角,土木屋上挂着红门帘,屋子里地上铺着新疆民族特色的大地毯,地毯上的小桌摆满食品,土墙四壁的小窗挂着粉红色的窗帘,温和的阳光射入屋内,洋溢着温馨。主客围绕小桌盘腿席地而坐,吃着香喷喷的点心,喝着热乎乎的香茶,热情的主人弹起冬不拉,欢乐的维族音乐使小屋里充满笑声。我们又参观了开满雪白花朵的苹果园,果园外环绕着参天挺拔的白杨林。那种美好的景致让我的心灵充满了无名的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对生活从外在的观察到内在的理解,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能够全方位地增加创作欲望,提高创作能力。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赵振川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