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童乃寿谈中国画“拓展与创新”
2013-10-18
编辑 : 雅会
作者 : 新华书画
浏览次数 : 
童乃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及艺术顾问,合肥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很有影响,并长期担任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童乃寿于1941年...

 

童乃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及艺术顾问,合肥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很有影响,并长期担任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童乃寿于1941年元月生于安徽巢县,自幼爱好绘画,1959年开始师从于海派画家孔小瑜和新安派画家童雪鸿、张君逸先生习画,70年代受教于著名画家方济众和应野平两位先生。其创作的作品题材多样,山水花卉书法无一不精,特别是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倍受社会赞赏,多次作为省、市政府礼品赠送外宾。八、九十年代即为省、市政府会议场所创作巨幅国画作品。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画传统之所以连绵不断,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向前延伸和推进,就是在传承与革新问题上有不少自觉追求的艺术家们,他们深谙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原理,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奋辩证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为中国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画,在社会变革中如何继承与如何向前拓展,一直是困扰艺术家们的课题。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创造经验,就谈不上有传承和拓展。同样,如果只满足于学习前人的创造,而不追求有新的贡献,那么传承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综观艺术史,凡是有卓越成就的大家,都虔诚于前辈大师们的艺术经验,又忠实于客观自然,并勤于艺术实践。
    如郭熙、郭思批评北宋后期山水画坛“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尤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林泉高致》)。另一种是弃优秀传统于不顾,片面地以西方艺术造型来“改造”国画,致使民族虚无主义在一代人中蔓延,如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画遭遇的困境。
    练习和掌握绘画方法,必须学习古人,乃是中外普遍原理。不过,中国画是非常程式化的艺术,笔墨、布局、空间处理等皆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初学者更须从研习前人典范作品起步,而不是像西画那样从写生开始练习。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然后不妨各成一家,甚而有青出于蓝,未可知者。”(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童乃寿的启蒙老师是有国画造诣的海派画家孔小瑜和新安画派画家童雪鸿、张君逸先生,他的研习是从1959年开始的。70年代,他有与方济众、应野平先生交往较多,受到他们的教诲与指点。在学习古人和师辈的艺术经验时,他当然注意研究他们的笔墨、布局和构图技巧,但更重要的是领会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勇气。学别人而不似别人,发现和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是他一直孜孜以求的。
    著名艺术理论家郭因先生曾在他评论童乃寿山水作品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事例,说明这位画家是如何地好学,是如何在心底里燃烧着创新激情的。80年代,童乃寿在听了郭因的一次绘画美学讲座之后,把对他触动最大的一段文字用宣纸书写并装裱起来,作为他的座右铭。这段话是:“艺术家应有强烈的气质,带着好奇心,冒着一切风险,去推翻一切陈旧的偏见,运用与众不同的技巧去表现独特的自我艺术感知”。显然,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追求这一艺术理想,在探求创新之路。童乃寿山水画创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坚持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意象造型的观念,兼重丘壑、笔墨和意境。重丘壑,反映在他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体悟和灵感,写胸中自然。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但他最爱写家乡山水,最爱写黄山景胜。他创作的许多以黄山为题材的大幅山水画,感情真挚,气势雄伟,笔墨浑厚而洗练。


    《黄山烟云揽胜图》尤为引人关注。他以黄山为师,作品既不是实景的描写,也不是前辈画家们作品的翻版。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山峰之险,瀑布之奇,云雾缭绕之幻境。他用雄健而细致的笔墨,用点擦皴染写山石、树木、水流与云气,各显其特有的力和美。画面浓淡、虚实、奇正、方圆、黑白相互穿插、转换,富有节奏与韵律。他的许多写生作品,都是写景写情,借景抒情,力求情景交融,根据客观对象运用笔墨,创作路子很宽。他的画很有整体感,注重表现远观的势和近观的质,是耐看的,是经得起品评的。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童乃寿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