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技法是不可置疑的,他有着极强的临摹力。齐白石三十岁时曾以善画仕女在家乡小有名气,有齐美人的称誉。上世纪30年代白石与王梦白齐名,王梦白擅长花鸟人物,他们同在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关系很好。王梦白也是师法吴昌硕,并有所独创,因为齐白石也学吴昌硕,故此他觉得自己略高齐白石一筹。有一次友人拿来一张王梦白画的仕女图,请齐白石给自己临摹一张。(图4图5)齐白石出于情面,只好临摹了一张。不过他对原图中认为欠缺的地方进行了更改。连王梦白原画中的诗都没用,自己另写了一首。更改的地方是腰部,原画腰中有带但没束,没束如何系的住?因此不合常理了。其实说是临摹,不过只取其形而已,几乎所有勾线都是重新安排的。后来画坛皆认为齐白石的在无论笔墨还是诗都胜一筹。白石老人记述道:“:“此幅乃友人索予临王梦白,予略所更动。知者得见王与予二幅,自知谁是谁非。老年人肯如人意有请应之。”这里我们将两人的题诗列于下,可以看到白石老人不但画好,诗也好:
美人颜色近如何?背面含情羞态多。莫是檀郎太薄幸,桃花红雨几消磨。(王梦白)
年年春至愿春留,春去无声只合愁。夫婿封侯尚无分,闺中少妇岂忘羞。(齐白石)
从齐白石临摹王梦白得仕女图我们可以看到齐白石在对待临摹上并不是粗率的应付,而是认真的对待。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能善于发现问题这乃是一个成功艺术家应具备的品质。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时,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教学。在教学相长中他还善于从学生作品中吸取有益的内容。有一次一个学生画了幅《梅鸡图》,齐白石觉得图画上有枝梅花画得十分艳丽,而且梅花下的公鸡画得也非常生动有趣,认为公鸡的尾巴尤其画得有神。于是端详了许久,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一周后齐白石拿来自己临摹的展示给学生。这让我们想起《论语》中曾子所说的:“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从齐白石身上正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近代中国画的从艺者中,齐白石无疑是最成功者,他的成功就与他认真地对待临摹关系密切。临摹这看似寻常的学习手段,在一般人那里平平淡淡,但在他那里却成为了使他的艺术走向熠熠生辉的桥梁。或者有人认为临摹不过是一种学习,与成功纵然有关系但也不至于那样关键。倘如此认为就小觑了临摹得意义了!应该说临摹是创造的基础,倘若这个基础薄弱,将来纵有良好的艺术构思也不会拓展成辽阔的空间。我们从齐白石对待临摹的态度上可以体悟到的是,临摹虽然是单纯的技法学习,但态度的不同却有着不同的走向。齐白石年轻时虔诚地对待“芥子园画传”的临摹,使他具备了良好的绘画功底;中年时痴迷的对待书法和一些名家作品的临摹使他的绘画技法登峰造极;老年时为了变法苦苦的临摹,不惜作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拼搏。即使在他很有成就后,依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正确的对待临摹。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功?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