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论赵孟頫书学思想与书法风格(2)
2014-02-08
编辑 : 楼纪洋
作者 : 美术报
浏览次数 : 
元代擅长篆、隶书的书家为数不少,其中如 周伯琦 、吾丘衍、 俞和 、 泰不华 、杨桓等人都是擅写篆、隶的高手,作为当时的书坛领袖,赵孟頫亦对篆、...

元代擅长篆、隶书的书家为数不少,其中如周伯琦、吾丘衍、俞和泰不华、杨桓等人都是擅写篆、隶的高手,作为当时的书坛领袖,赵孟頫亦对篆、隶书深有研究。现在流传至今的赵氏篆书作品多为一些碑额、墓志铭及题画文字等,如墨迹碑额作品《玄妙馆重修三门记》、《张总管墓志铭卷》、《湖州妙严寺记》、《帝师胆巴碑》等。从此些作品看来,赵孟頫的篆书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遒劲流畅,线条较细挺的,属李阳冰一路,如《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等;另一类为敦厚方阔,线条较粗,沉稳厚重,间有汉篆风范,如《张总管墓志铭卷》、《帝师胆巴碑》等。杨载撰写的《翰林学士赵公行状》称:“(赵孟頫)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但从其具体的篆书作品中发现赵孟頫受唐宋书法家李阳冰、徐铉等人端整精雅书风的影响更大。赵孟頫传世的隶书作品极少,其成就也不及其篆书,隶书碑刻仅有《上善池隶书榜书》,墨迹存有伪托其名的《四体千字文》和《六体千字文》,从这3件作品可大致推断出赵孟頫的隶书仍是以楷书的用笔、结体来写隶书,笔画平硬如“折刀头”,在掠笔和横画的波挑上尽力表现隶书的燕尾。同样赵孟頫的隶书也没有像他学生杨载所说的“隶则法梁鹄、钟繇”。在赵孟頫影响下,章草逐渐的复兴。然观赵孟頫流传至今的章草作品,我们发现其已失去了古朴的气息,而显示出今草的趣味,大抵是因为元代的篆隶书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的书家在深受真、行、今草书陶冶的基础上作章草,这可谓是新型的章草书,是具有今草气象的章草。

赵孟頫的书法对书法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晋唐古法的追求,其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代无出其右,胡长孺就曾评论其到“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评论。在赵孟頫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和学生竭力发扬其高举的复古旗帜,如赵雍虞集、柯久思、张雨王蒙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明代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也从他这里汲取营养。直至清代的乾隆年间,因为乾隆皇帝对赵孟頫书法的推崇,赵体书法更是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当时的刻书业。可以说,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是上承晋唐、下开明清的一位桥梁式的人物,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书法家。(作者:楼纪洋)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赵孟頫  书学思想  书法风格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