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神龙系兰亭疑案之再审判(3)
2014-02-15
编辑 : 王永贵
作者 : 收藏界
浏览次数 : 
王开儒先生说,丰坊刻本字迹章法紧凑,是最接近王羲之书风的版本。对于这点,笔者和王先生的意见相反。笔者虽没见过丰坊刻本的全貌,但是从王先生...

王开儒先生说,丰坊刻本字迹章法紧凑,是最接近王羲之书风的版本。对于这点,笔者和王先生的意见相反。笔者虽没见过丰坊刻本的全貌,但是从王先生的对比截图中,看到丰坊刻本的截图单字,和王羲之其他书帖墨迹摹本不同,依然是两个书体文字体系。

纵观王羲之传世摹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线条干净利落,点画清晰明确,不管是行书、草书,乃至楷书的《王右军洛神赋》,点画线条都是使用绞转笔法完成的。王羲之的草书当中,不论是刻本《十七帖》,还是带有隶书笔意的《寒切帖》、《姨母帖》,乃至《初月帖》、《平安三帖》、《丧乱三帖》,甚至《王右军洛神赋》,通通都是采用的绞转笔法。

笔者在这里,不是讨论绞转笔法的应用,而是想说绞转笔法和提按顿挫,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绞转笔法形成的线条多变,不论是劲挺灵秀还是苍老圆润,毛笔出来的效果都有力透纸背的效果。孙过庭《书谱》中说:“门生获生机,父削而子懊。”说的就是王羲之绞转笔法形成的线条,有入木三分的视觉效果。熟练掌握绞转笔法,临摹者只要运笔到位,自然就会出来王字的效果,结合魏晋时代的笔势论,掌握笔势字组与字群组合,写出来的字自然巧然天成。

反观《兰亭序》的笔法,显然是另外的一种书写体系。墨迹本神龙本《兰亭序》,传说使用的是鼠须笔,所谓鼠须笔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一种遁词。笔者见过所谓的鼠须笔,其实就是兔豪笔或紫豪笔的别称,不过这种笔一般很难找。

笔者为了体验鼠须笔的效果,特意把三羊七紫的兼豪披毛去掉,这只笔写出来的字锐利无比。由于毛笔的笔锋过于尖峭,书写《兰亭序》牵丝映带效果明显。但是反观毛笔临摹的效果,书写出来的线条却锐利枯干,缺少《兰亭序》用笔的丰润。

历代书家、书法评论家对《兰亭序》的评价,很多人看重的是《兰亭序》的“牵丝映带”。说什么“神清骨奇,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都是虚的。在这里,笔者不是否定《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而是说《兰亭序》墨迹用笔的孱弱,根本不具有绞转笔法应有的果敢和利落,更像是用兼豪笔大白云描摹出的效果。

从笔法上看,《兰亭序》的墨迹也好,还是所谓的“丰刻本”,使用的都不是绞转笔法。由于提按顿挫产生的怯懦与迟滞,和王羲之墨迹的唐摹本比,在水平上差了很大一截,不要说是《寒切帖》、《姨母帖》、《初月帖》,就是和《平安三帖》相比,《兰亭序》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墨迹。

还好,根据王开儒先生的考证,故宫所谓的《兰亭序》是摹本的摹本。模仿的模仿,和真理隔着三层,此《兰亭序》非彼《兰亭序》,不说也罢。接下去,我们接着研究王开儒先生对《兰亭序》的考证。在王先生的《兰亭序千古奇冤》中,最后一部分他把“丰刻兰亭”和《怀仁集圣教序》中的选字对照,他是想用“丰刻兰亭”中的字,通过传说中的“千金帖”《圣教序》,验证“丰刻兰亭”的真实性。

很遗憾,作为书法研究者,王先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忽略了《圣教序》本身的真实性。《圣教序》虽然号称“千金帖”,但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集字帖”的“字源”,在源头上《圣教序》来源于王羲之的法帖。但是,《圣教序》中的很多字,来源于王羲之书帖的摹本,再摹本,临摹本,双勾本,乃至王羲之手迹。

《圣教序》仅从《兰亭序》中采用的字,就有冯承素、褚遂良、欧阳询等多个摹本,而每个摹本,都带有临摹者的痕迹,甚至临摹者的书写习惯。《圣教序》在字体统一风格的过程中,集字者需过滤掉风格不一致的地方,规避布局不和谐的字体。即使这样,《圣教序》拼凑出来的字体,在空间布白上,字与字的关系上,依然存在大量不和谐的地方。可以说,《圣教序》就是一部“伪王书大全”,它无法体现魏晋风韵,更无法体现绞转笔法的天成,更没有笔势论下字组与字群的巧妙布白。

如果说,拿《圣教序》作为“参照系”,用来研究《兰亭序》的真伪,逻辑的起点就错了,逻辑推理过程再精准,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错误的结论。也许,研究《兰亭序》唯一的钥匙,依然在《兰亭序》用笔习惯的研究上。

封闭的文本研究和开放的横向对比及纵向对照,是揭示《兰亭序》真伪的关键。一厢情愿地还原《兰亭序》,绝对不是研究《兰亭序》的最佳方法。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影响力,在唐以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兰亭序》已成为中国书法史的轴心,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历史走向。可以说,在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上,如果谁能撬动《兰亭序》,就能撼动整个中国书法史。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神龙系兰亭疑案之再审判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