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品鉴>
 
全部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2)
2014-02-19
编辑 : 汤志园
作者 : 京华时报
浏览次数 : 
杨卫表示,古代艺术跟西方艺术遭遇前,中国画马的代表性艺术家大概就这么几位,遵循中国传统的白描和工笔,通过存世的艺术品,其高超的白描功底和...

杨卫表示,古代艺术跟西方艺术遭遇前,中国画马的代表性艺术家大概就这么几位,遵循中国传统的白描和工笔,通过存世的艺术品,其高超的白描功底和传统的工笔技法显而易见。

清代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材质到了明代以后,清代的郎世宁是最有代表性的画家,这位在中国长达50多年的宫廷画家,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他将欧洲的绘画技法带入中国,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独特风格。此时,郎世宁《百骏图》已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画家画马方法,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白描跟工笔,还着重刻画马的形态,创造出来一种材质同传统完全不一样的马,“郎世宁就是把油画的语言跟中国画的工笔画两者结合起来的先驱者。”

杨卫认为郎世宁的东西有些匠气,可能是过于强调逼真的效果,使得他自由发挥的余地局限了。郎世宁也要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近代 “徐黄”水平后人难超越

从近代开始,出现了最著名的画马艺术大师徐悲鸿。徐悲鸿画马用纯水墨不着色,以线条勾勒为主,画出了马的清瘦、劲健、奔放、驰骋、矫健等一系列精神。

徐悲鸿画马不是强调马的形象,而是强调马的神似。这是徐悲鸿在写实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发现跟传统的继承,他画马是为了提倡民族精神。上世纪50年代,徐悲鸿就很明确地提出要复兴中国艺术、中国艺术精神,他画马也是想表达一种振兴民族精神的一种夙求和愿望。

另一位画马名家黄胄通过观察,运用速写写生的方式,找到了灵感。他笔下的马结构准确,姿态洒脱。他通过驰骋的骏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边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杨卫表示,观徐悲鸿、黄胄二人的画马作品,虽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此时的画马水平让后人难以超越。

当代 立体塑造和深度挖掘不够

回到当代,艺术家夏小万在80年代就开始创作与马有关的作品。夏小万在那个年代画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动物,比如从肚皮的角度看动物,从马蹄的角度看动物,用变形的视角看世界,同时也是对原有视觉系统的一种颠覆。

何多苓在上世纪80年代也画过马,印象很深的是一件叫《亡童》的作品,这件作品具有八五时期非常明显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在其灰暗调子的描绘下,就像是唱了一首时代的挽歌。

再到工笔画家徐累,他的画面中出现马的符号比较多。他综合了中国传统的马的意向,用最为传统的熟宣作画,却不采纳人们熟悉的传统中国画程序,将熟宣纸本身拘谨而缓慢的特质,在赋予艺术家理性塑造的同时运用工笔和白描相结合,然后又跟80年代以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这种审美意向结合起来,开创了新水墨领域的独特个案。所以徐累笔下的马也不是现实中的马。杨卫认为,当代艺术家没有人专门以“马”作为艺术表现的形式,都只是偶尔借马的形象来隐喻其他的内容,所以当代艺术中对马的立体塑造和深度挖掘不够。

□个案分析

徐累:利用传统的材料做艺术

最近几年,新水墨市场异常火热,一度被封为艺术圈新水墨领军人物的徐累是一位利用传统的材料做艺术的艺术家。徐累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形象是“马”。

对于为什么选择马来做素材,徐累表示,特别怕别人问这个问题。“真的说不清楚,我觉得马挺性感的,有点雌雄同体,前半部很男性,后半部很女性。”在徐累的许多动物系列作品中,主色调多为蓝色或灰色,在徐累看来,灰色和蓝色是他绘画色彩的自我选择,“蓝色可能是冷寂的、幽暗的、安宁的、沉潜的,或者是深不可测的。历史上偏向私性的艺术家,可能会投入到蓝色的情绪中去。蓝色是欲望的一往情深,是闷骚的。我的作品不是那种对现实主义的向往,而是一种游离,在游离中静观。当这个时代要求艺术家宣泄所谓的激情的时候,我可能反而要表达沉寂的静观。恰恰这种静观又是传统美学的底色。”徐累说。

徐累坦言“我一直在利用传统的材料做艺术,企图建立另外一种现代艺术的方式,可能这也是一种特别的选择。”徐累说:“过去,这种方式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注意,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一种保守的个案,不足以代表全球化的‘正确性’。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认可向传统致敬的做法,也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许我的早先工作对后来的年轻画家有启发,他们开始对如何用现代性变通传统美学有一些同感,重新看到了水墨通往现代道路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