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收藏>
 
全部
 
清初四王的艺术及市场行情(2)
2014-02-20
编辑 : 朱浩云
作者 : 《东方收藏》杂志
浏览次数 :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这里逐一对...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这里逐一对“四王”进行介绍。

娄东派的创始人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两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他是“四王”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为“四王”之首,其他三位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和后人。王时敏是明代相国王锡爵的孙子,年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书画大家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朝夕临摹、潜心研讨,遍摹宋元名迹。在绘画上,王时敏主要在追古人上下功夫,一生着力于黄公望。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标格,笔墨苍润松秀,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坦率地说,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中领袖式的人物,在总结前人笔墨方面的经验,整理与研究绘画历史遗产是有贡献的,但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创新明显不够。传世重要作品有《山水册》、《仿宋元六家册》、《长白山图卷》、《落木寒泉图》、《仙山楼阁图》、《杜甫诗意》、《夏山图》、《雅宜山斋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等。

在过去,由于王时敏在画史上的地位不高,一般大收藏家都不愿花巨资购买,所以其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不太高。1988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了王时敏的一把《仿黄公望山水》成扇,以0.41万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仿黄子久山水》被纽约佳士得拍至3.3万美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王时敏的作品价位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不过,近几年他的作品价格有了很大的提升:2001年《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同年,南京举办的“艺兰斋”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曾有一件《富春江山居图》,受到了众多买家的热烈追捧,最后以高达59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王氏作品的新高;2004年《山水》扇面在嘉德获价22万元;2005年《苍严遇雨》在上海中天以165万元成交;同年,他与吴历合作的《夏山图》在中贸圣佳以880万元拍出。之后,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连上台阶,2010年《仿王蒙山水》手卷在北京九歌获价1456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1年《仿各家山水十开册》(徐邦达旧藏)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2075亿元被一藏家收入囊中,不仅突破亿元大关,而且创下王时敏作品迄今为止的市场最高价。目前,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十分少见,偶有亮相,也已处于高价位。就在刚刚落槌的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王时敏作于1648年的《松静山居图》,以230万元拍出。

专心于“元四家”的王鉴

王鉴(1598—1677),也是娄东画派创始人。字玄照,后改字为圆照,号湘碧,别署染香庵主,崇祯六年(1633)举人,官至廉州太守。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鉴早年还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并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所以,王鉴的摹古功力很深,功力在王时敏之上,他一生遍临五代、宋元名作,尤专心于“元四家”。工浅绛和青绿山水,中年笔法圆浑,晚年变为尖刻。王鉴一生活了八十岁,前四十年主要致力于仕途,后四十年才得以专心绘事。擅长摹古,画作艳丽明快,秀润清朗。王鉴在当时与王时敏一起被推为画坛领袖,人称“二王”。他们在清初有“两先生有开继之功焉”(张庚《国朝征画录》),并共创娄东画派。步其后者有王撰、王昱、黄鼎、唐岱、王敬铭、王学浩等人。王鉴的代表作品有《梦境图》、《仿北苑山水》、《长松仙馆图》等。

王鉴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经历了从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1989年《虞山山色图》手卷在纽约佳士得拍出3.3万美元;1991年《仿巨然山水》被纽约苏富比拍至1.1万美元。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王鉴的作品便时常在拍场上亮相:1996年《烟岚万态图》被北京翰海拍至37.4万元;1999年《秋山图》在北京翰海以24.2万元成交;2000年《仿巨然清溪待渡图》被佳士得拍出103.5万港元;2001年力作《烟岚万态图》再次被北京翰海推出,结果被拍至165万元,创当时王氏作品最高价。之后,王鉴的作品价格有较大攀升,2004年《雅宜春色》在中贸圣佳获价671万元,同年《仿古山水十开册》在嘉德以1265万元成交;2005年《仿赵子昂山水》在中贸圣佳以725万元成交;2010年《仿古山水册》在北京匡时获价4592万元,创下目前王鉴作品的市场最高价。2011年《危石青松图》和《山水合册》(五开)分别以1840万元、1265万元成交;2012年《仿董文敏青绿山水》拍出1411.05万元;2013年《秋林论道》以293.25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慧眼赀藏。

“虞山派”创始人王翚

王翚(1632—1717),也是熔铸南北二宗的山水画大家。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常熟人。王翚祖上四代都善画,幼时承家学,后从师王鉴,又经王引见,向王时敏求教,故王翚有机会遍摹两家藏品,以后曾得康熙赏识,赠“山水清晖”四字以褒奖,又得以遍观内府所藏历代名迹,画艺大进。60岁时奉诏作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共12大卷,堪称其创作画中的巨制,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该画场面浩大,内容丰富,笔墨多样。

王翚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中年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也称“虞山派”。王翚画作完美地融合了“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他的老师王时敏曾评价:“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同时,王翚还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成名很早,年岁又很高,从二十到八十六岁,有着长达六十多年的绘画生涯,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清代公私著录画目就有374幅,其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17件、《石渠宝笈重编》著录54件、《石渠宝笈三编》著录26件,其他私人藏家著录200多件。

关键词 : 
清四王  艺术  市场行情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