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从古今作品看中国画之美与艺术精神(2)
2014-02-20
编辑 : 薛永年
作者 : 人民政协网
浏览次数 : 
花鸟画的意趣美。中国花鸟画讲究意趣美。宋代画家 李迪 的《禽浴图》,描绘一只八哥鸟跳到浴盆里洗澡。浴盆是小孩洗澡用的,但小孩还没洗,八哥却...

花鸟画的意趣美。中国花鸟画讲究意趣美。宋代画家李迪的《禽浴图》,描绘一只八哥鸟跳到浴盆里洗澡。浴盆是小孩洗澡用的,但小孩还没洗,八哥却跳了进来,非常具有生活情趣。17世纪荷兰的一些静物画,虽然画了鸟,但是作为人类的猎物,是死的,是没有生命的。由此可见,中国花鸟画中的鸟儿是活灵活现的,是有生命的,是和人同时存在于一个世界中的;而荷兰静物画中的鸟儿是被人所虏获的,是作为人的食品、物品出现的。法国画家莫奈画的《荷塘图》,是描写室外荷塘闪烁着天光的景象,没有赋予其更多主观意象。而金农的《莲塘图》,则赋予了画外意象。金农是杭州人,到扬州工作后想家了,当时正值六月,杭州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于是画了这幅画。不仅画荷叶田田,还有一叶小舟,虽然看不到任何人物,但题跋说能引起读观者的联想,仿佛能感受到衣香鬓影,丝竹管弦,给观者画外的意象。

中国画之美

不似之似。对于“不似之似”,齐白石的说法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本质是中国画对象形、形似的超越。现实中虾的眼睛是圆点,而在齐白石的画中,虾的眼睛变成两个“直道”。他不是在画虾的眼睛,而是在画虾游动时眼睛在闪光的感觉,这样显得更生动更传神。你说它不像,实际更像。山水画也是,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在山脚下描绘的,但山上的树林却描绘得非常清楚,在山下根本看不见,这需要提升视点才能看到。可见,范宽描绘这幅画并没有固定在一个立足点,而是不断地移动视点,当然不是实际的移动,是想象中的移动。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景象在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跟实际景象拍摄出来的图片绝对不一样。似与不似之间,还可以表现为“语带双关”,清初画家梅翀《松芝图》中的松树,既像松树又像山,但又都不完全像。如果看作松树,则松枝是一边倒的;如果看作一座山,“松枝”则是山的脉络纹理,画家是用视觉的“语带双关”的形式,来表达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寿美意。这是一个特例,此类作品不太多,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舍形悦影。中国画特点之一是舍形而悦影,就是从投影的启示来把握对象。元代画家顾安擅长画竹,说是得自唐代画家萧悦观墙上竹影而得画竹的启发。历史上有很多记载都是在画影子,而不是在画形。比如陈淳《白阳集?墨牡丹诗序》中说:“甲午春日,戏作墨本数种。每种戏题绝句,以影索形,模糊到底耳。”他讲的就是通过形来找影子,再通过影子来把握形,要模糊地把握对象。明代画家徐渭在《徐文长集?画竹》也说道:“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清代郑燮有一段《板桥题画》非常生动:“余家有茅屋两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买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凉蝇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20世纪以来,我们对古代传统画作的认识有些是片面的,中国传统有时候被遮蔽,所以我们在力求建立传承体系时,有时候还要挖掘传承。

程式语汇。中国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程式化。中国画的图像是程式化的,是对应物象的符号,不是如实描写。闻一多先生曾讲过,中国画是提示性的,通过意会就能达到目的,比如画竹从程式入手,程式用活了,修改程式变成自己的语汇,就有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程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对应物象的图式,另一方面是按照一定的程式来操作。

奥理冥造。中国画还有一个特点是奥理冥造——大胆的想象与幻化。奥理冥造为北宋沈括所言,就是说要大胆的想象与幻化。齐白石《自秤图》中,一只小老鼠跳到一杆秤的秤钩上,似乎想称称自己的重量,奇怪的是,上面的秤绳不知由谁来提,秤砣不知由谁挪动使之平衡。画中的图像其实是齐白石的想象,通过想象来调侃小老鼠:你这只小老鼠偷油吃,偷粮食吃,不要自以为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到底有多大分量,不妨自己来称一称。所画内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再说一个大胆想象幻化的例子。清代黄慎的《瓜月图》中,瓜藤上的西瓜是切好的一牙西瓜,旁边题诗:“剖开天上三秋月,飞作人间六月霜。”说的是,夏天天气很热,晚上如果剖开一个像月亮一样的西瓜,吃到嘴里一定会很凉快。再看八大山人的《鱼鸟图》,说是鸟,但有鱼的尾巴;说是鱼,又有鸟的翅膀。对此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八大山人作为明宗室后代,明代灭亡对他来说可谓国破家亡,清初又实行极端民族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八大山人这样的前朝王孙,只能出家做和尚,意为不留头发,并不是承认清代政权。从这个角度理解,他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身世悲剧,内心非常悲凉,如果想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古诗,会感到海再阔,鱼也没法跃;天再高,鸟也没法飞。再一种则从大的禅僧身份来索解,意在不执著一物:鱼和鸟是可以转化的,这件作品的题跋就是引用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种大胆的想象,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文献典籍的依据。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从古今作品看中国画之美与艺术精神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
书画图文-
书画图文-
书画图文-
书画图文-
书画图文-
书画图文-
书画展推荐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高清推荐
书画高清-
书画高清-
书画高清-
书画高清-
书画高清-
书画高清-
视频推荐
书画视频-
书画视频-
书画视频-
书画视频-
书画视频-
书画视频-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