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书画家的真实市场行情有诀窍
拍卖公司老总揭秘书画假拍——
艺术市场相对红火,人们对一个个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关注起来,于是市场传闻特别多:某某艺术家的作品卖到了每平方尺2万元,某某艺术家的作品卖到了每平方尺10万元,某某艺术家的作品达到了每平方尺30万元……传闻有真有假,让初入收藏行的人们如坠云里雾里。
对此,江苏九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康说,现在真正有行情的艺术家的相当一部分作品,还是通过拍卖行进行交易的,因此,关于一位艺术家作品的真实市场表现,拍卖行的成交记录还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但是,一些市场表现不佳的艺术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或者其背后的操作机构往往通过拍卖行“做价格”也就成了圈内公开的秘密。举例来说,某位艺术家将自己的一两张作品拿到一家拍卖行拍卖,然后派人参与举牌拍回去,一个拍卖价格就产生了。当然,这样操作也有成本,就是一张作品在拍卖公司一进一出,通常要支付拍卖公司共约20%的佣金。假如一张作品拍出的价格是100万元,那么付给拍卖行的佣金成本是20万元——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拍”。当然,也有艺术家与拍卖公司商谈好其他利益分割形式,联手操作,艺术家可以节省部分假拍成本。
假拍的危害性是显见的,它使一个个艺术家作品的市场表现失真,干扰买方的判断,让买方不知如何下手。
王康就此建议藏家说,市场表现真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拍卖行亮相往往具备分布广(在数家甚至数十家拍卖行同时出现)、张数多、成交量大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对于“做价格”的艺术家来说一般不具备。原因很简单,假拍毕竟也需要较高的资金成本,所以,不管是某一个艺术家,还是这个艺术家背后的操作机构,都不会频繁、大量地操作假拍,他们一般可能在一年内选择一两家或者几家拍卖行,各拍一两幅作品。
王康同时强调,这个观察方式不能绝对化,因为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上拍都有一个起步阶段,起步阶段的真拍也不会同时出现在太多的拍卖行,最初的成交量也会有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