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韵外之致 ——刘斯奋书法和岭南传统及其当代意义(2)
2014-02-28
编辑 : 陈志平
作者 : 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 : 
赏读刘斯奋的书法,可以发现他在以诗画入书和以意写形方面的做法,其实是古代传统和岭南文化在新时期的合理延伸。中国艺术自唐宋以来,表达机制发...

赏读刘斯奋的书法,可以发现他在以诗画入书和以意写形方面的做法,其实是古代传统和岭南文化在新时期的合理延伸。中国艺术自唐宋以来,表达机制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天地之心”一变而为“人心” ,对“心性”问题的探讨成为唐宋以来的主要课题,传达心之微妙成为诗文书画的共同选择。就传达主体情思的精微程度而言,诗书画各有所宜。其中,苏轼的说法最能代表宋人所达到的理论高度:“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于是,宋代以来艺术领域中两种趋势得到强调,一是画向书靠拢,更加强调用笔,有所谓绘画书法化的倾向;其二是书画向诗靠拢,形成笔中有诗、画中有诗的倾向。这一传统在岭南文人的手上更是被充分发扬。

广东书法,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以来,佛门大德、文苑精英、学界耆宿、政坛闻人,或留心翰墨、或雅善丹青,文心诗骨,彬彬大盛。这个时期是岭南书法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形成了抗衡中原、颉颃江左而雄视全国的新局面,先后涌现了梁佩兰、苏珥黎简、冯敏昌、谢兰生、吴荣光李文田、邓承修、简朝亮、梁鼎芬康有为等一大批极富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其中梁佩兰、谢兰生等书家无不是诗画兼擅,共同营造了富于人文、雅重清刚的岭南传统,而这就是刘斯奋书风形成的丰厚土壤。麦华三的《岭南书法丛谭》在论述广东书家特色时,列举了“重气节” 、“重学问” 、“不求闻达” 、“富创作性” 4个特点,而“重学问”和“富创作性”无疑可以在刘斯奋的书法中得到嗣响。此外,由岭南陈白沙开创的以意写形的书法传统也被他所继承。刘斯奋尝云:“绘画、书法也一样,我的路子是基本不临摹,但是读画读帖。 ”这种做法无疑与白沙精神有一致之处。

在当代书坛,刘斯奋不是一个弄潮儿,但在岭南这块土地上,其书法却为时所重。这当然也得益于他在其他领域积累起来的声名,而从这个角度看,刘斯奋的书法当为典型的名士之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专业作手从而降低其书法的价值,恰恰相反,他无意于书的态度带给我们的是对于一个久远传统的怀念,其笔下所营造的韵外之致则是当代书法难以超越但又必须超越的文化标杆。 

关键词 : 
国画  当代  刘斯奋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