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画家笔下为什么缺少都市人物形象(2)
2014-04-02
编辑 : 张亚萌 郑荣健
作者 : 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 : 
张江舟表示,当下人物画的问题来源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上世纪中叶,人民的审美渴望是黄钟大吕似的作品,所以在人物画界有徐蒋体系的产生;但后来在...

张江舟表示,当下人物画的问题来源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上世纪中叶,人民的审美渴望是黄钟大吕似的作品,所以在人物画界有徐蒋体系的产生;但后来在‘文革’中,人物画和政治运动联结得过于紧密了。 ”他说,这也导致当前人物画家背负很大的压力,业界对人物画的责难也非常多:“有些评论家认为,现在的人物画,画一些都市小情小景小人物,是对徐蒋体系的剥离;还有另一部分评论家直言:你们连传统的气儿都还没摸着呢。 ”

抛开这些质疑,张江舟试图剖析当前人物画的问题并不在画都市青年或者乡村老农孰多孰少,而在于“画作和意识形态贴得还是太紧” ,以及更为重要的—— “在传统文人画笔墨和西方严谨造型结构结合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教育体系中,画家们的自身语言对精神的承载和开发存在非常大的不足。 ”我们更多的作品,是借助题材、类型、内容来完成精神的传达,而对人物画的意趣的展现、精神的承载,难以从画作中透析出来。

张江舟认为,从精神形态上对语言的关切,都会带有个人思考的视角,但个人视角不是远离现实,而是更多地与生活贴近。就如一提到“意境” ,我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传统山水画,但王赞作品中的灰调子,静谧、浑厚,如同大提琴,对缺少精神性承载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突破;又如周京新,集中研究用笔的强度,将书写性与塑造感结合起来,在笔墨的肌理和水色的晕化中叠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当代水墨人物画家或许和关于描写硬汉形象的海明威在不同的时代面临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策展人岳洁琼认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对于传统笔墨如何能在当代重新激活和演进曾经作出过种种尝试和努力,这些努力和勤勉,能够通过他们的笔法、线条、墨法、皴法等中国画的本体语言结为画面中的“形象”和“实相” 。由此而言,执著于画与不画都市人物的“实相” ,也并非一个伪问题—— “争论的问题,才是发展的动力。 ”王赞说。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画家笔下为什么缺少都市人物形象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