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朱培尔:刀法与线条
2014-08-13
编辑 : 雅澜
作者 : 朱培尔
浏览次数 : 
内容提要: 刀法是什么?它决不是指前人已总结出来的各种运刀程式,更不是指单纯的如何执刀的方法。因为,正是刀法的真正存在,才使得篆刻成为一门独立于书法艺术的全新艺术。...

 

    文章来源:月雅专稿
    内容提要:“刀法”是什么?它决不是指前人已总结出来的各种运刀程式,更不是指单纯的如何执刀的方法。因为,正是“刀法”的真正存在,才使得篆刻成为一门独立于书法艺术的全新艺术。而且,也正是“刀法”的出现,使得自觉发展中的篆刻,在风格的熔铸和变化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刀法,赋予了篆刻线条以完全不同于书法线条的全新生命;而“刀法”的不同及其在创作过程中的微妙变化,既决定了篆刻线条的大致特征,又带上了作者创作时情绪或情感的波动和变化。所有这些又使得这种“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具体而微的、真正意义上的“刀法”,与抽象性极强的线条之间,存在着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联系呢?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和视点,将篆刻艺术中最为关键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刀法与线条,对应了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达篇论文是我《篆刻构成》第二章“线条章” 中的第七小节。限于征稿篇幅要求,已作了较大幅度的删节调整。
 
     在“线条的外沿轮廓”一节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讨论到了篆刻艺术中的刀法与线条外沿轮廓线形状的关系问题。即特定的刀法,决定了印文线条在外沿轮廓上的大致形状和特征,而一根线条所具有的四条外沿轮廓线相互间的不同以及在合成上的不同,又决定了该线条的性质以及该线条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抽象表现能力。可以这样说,刀与石之间碰撞方式的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刻印过程中所使用“刀法”的不同),是赋予篆刻线条以全新艺术生命的根本前提。否则,篆刻作为一门独立于书法的艺术,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必要了。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纵观古今印论,对篆刻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刀法”研究,特别是在“刀法”与篆刻作者创作前后及过程中情绪或情感表现的最重要载体——钱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它在不同种类与形状的线条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等等方面,无论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落后于对篆刻中类似于书法的篆法和章法的探讨,好象篆刻艺术中“刀法”并不重要似的。产生这种本末倒置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不完全在于古今印人们对“刀法”有意的忽略或者视而不见。恰恰相反,这是篆刻创作中的“刀法”特有的连续动态特性和瞬间即逝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具体而微的“刀法”一旦施之于印石,就会留下相应的具有特定抽象意味的线条。但是,“刀法”体现在篆刻家的刻制过程之中,不用说同一类型的执刀方法或运刀程式(如握拳法、指捏法及冲、切、披、削等等)在不同的印家之间会产生巨大的不同,就是某一个作者在同一方印章的刻制乃至于在某一根笔划线条的刻制中,其前后上下的“刀法”之间都可能存在很大且无限多样的变化,尽管这种“很大且无限多样”的变化,在程度上是那么地细微。具体地说,在这根线条的刻制期间,篆刻家的执刀方法若细分起来,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而在运刀的程式上,也不可能均是一以贯之的冲、切或披削,就是同种的程式也还存在着刀刃正侧,运刀角度或舞动幅度上的变化,至于作者用力的大小、轻重以及速度的快慢、缓急等同情绪、心境有关的变化,就更多了!但是,由于这许许多多的变量及变化,特别是这些变化极度的微不足道或无法感觉所造成的极度复杂特性,既使得篆刻作者或理论家降低了对此进行全面详细描述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使得对整个“刀法”过程没有感性认识或体验的欣赏者,无法理解甚至无所适从。出于同样的道理,由于篆刻创作中的“刀法”过程的短暂以及这种过程中众多的变量和变化,又使得客观实际的“刀法”同描述这种刀法所用的文字和语言之间,以及这些语言同接受者的理解之间,所存在的“转换效率”,变得异常之下,甚至还会出现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理解。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家们或理论的接受者们对同一位篆刻家在创作中所用“刀法”的描述和理解,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及其负面影响,又会反过来使人们怀疑起“刀法”的真正存在。

关键词 : 
朱培尔  篆刻  刀法  线条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