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朱良志:四时之外(4)
2014-12-10
编辑 : 雅会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在中国,搅乱时间节奏往往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明末画家 陈洪绶 是一位有个性的画家,长于人物和花卉。他的画多是对人的生命的感喟。画...

    在中国,搅乱时间节奏往往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明末画家陈洪绶是一位有个性的画家,长于人物和花卉。他的画多是对人的生命的感喟。画家的至友周 亮工说,陈洪绶不是一为画师,而是大觉金仙。所谓大觉金仙,就是光辉灿烂的觉者。他觉悟了别人所不能觉者,或所未觉者。他的画具有很强的装饰味,他的装饰 目的不在于和谐,不在于美,而在于深心中的体验。他将这个戏剧化的人生放大着看,夸张着看,他将短暂而脆弱的人生超越着看,通透着看,他睁着一双醉眼,将 一些不相干的对象撮合到一起,他凭着那份狂劲,将平常的存在扭曲,再扭曲。他最喜欢的就是揉破时间的节序,将不同时间中出现的物象置于一体,表达他独特的 思考。他的画似乎只对永恒感兴趣,他在永恒中思考着人生。
陈洪绶的人物画构图简洁而寓意深刻。他对人物活动具体场景的细节不感兴趣,几乎省略了绝大多数与人物活动相关的内容,往往精心选择几个重要的物品,如假 山、花瓶,花瓶中所插的花也经过特别的选择,再经过夸张和变形,突出他要表达的内涵。陈洪绶的画中大量地出现王维雪中芭蕉式的描写,将不同时期的物品放到 一起,时间和空间从来不是限制他的因素,他的画只在乎表达自己的体验世界。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在陈洪绶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花瓶中,总是少不了梅花和红叶, 红叶时在秋末,梅花乃在冬末春初,但陈洪绶毫不在乎它们不符合时间的节序。他只在乎他所要表现的内涵,梅花象征高洁,而红叶象征着岁月飘零,时光是这样轻 易地将人抛弃,而人却执着地留连着生命的最后灿烂。而花瓶是锈迹斑斑,它从苍莽中走来。在这里,亘古和当下,深秋和春初,就这样揉搓到一起,如现藏于扬州 博物馆的《听吟图》,是作者甲申之后的作品。此图画两人相对而坐,一人清吟,一人侧耳以听。清吟者的旁边以奇崛之树根奉着清供,幽古的花瓶中有梅花一枝, 红叶几片,红叶和寒梅也放到了一起。听者一手拄杖,一手撑着树根。其画高古奇崛,不类凡眼。

五、古意盎然

    陈洪绶用他的画传达对永恒的思考,他的画充满了苍古的意韵。其实,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 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作品。如在中国画中,林木必求其苍古,山石必求其奇顽,山体必求其幽深古润,寺观必古,有苍松相伴,山径必曲,着 苍苔点点。中国画中习见的是古干虬曲,古藤缠绕,古木参天,古意盎然。中国园林理论认为,园林之妙,在于苍古,没有古相,便无生意。中国园林多是路回阜 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曲径上偶见得苍苔碧藓,班驳陆离,又有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如在书法中,追求高古之趣蔚为风尚, 古拙成了书法之最高境界,等等。
有的人说这是中国崇尚传统的文化风尚所使然,其实这是误解。这里所说的“古”,不是古代的“古”,崇尚“古”,不是为了复古,它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 的复古思潮是不同的,那是以古律今,或者以古代今,而这里是无古无今,高古,是要通过此在和往古的转换而超越时间,它体现的是中国艺术家对永恒感的思考。
    通过对“古”的崇尚达到对自然时间的超越,显现顿悟境界时间无对、不二的特点(古与“今”对);由对“古”的崇尚达到对表象世界的超越,将人兴趣点由俗世 移向宇宙意识之中(古与“元”对);由对“古”的崇尚达到对事物发展阶段的超越,将人的心灵从残缺的遗憾转向大道的圆融中(古与“老”对);由对“古”的 崇尚达到对在在皆住的思维的超越,将茂古苍浑和韶秀鲜活相照应,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古与“秀”对)。中国艺术家在 “古”上做出了大文章,“古”成了永恒的代名词。
《二十四诗品》有《高古》一品,其云:“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 独,落落玄宗。”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高古,就是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乎八荒之表。高古就是超越之境。高说的是空间超越,古说的是时间超越。高与 卑对,古与俗对。崇尚高古就是超越卑俗和此在。在此品中,作者强调,若要悟入,需要“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要从“封”——人所设置的障碍中超越而出。此 时,好风从心空吹过,白云自在缱绻,我成了风,云,成了天鸡的伙伴,成了明月的娇客。所以此一境界独立高标,在时间上直指“黄唐”,在空间上直入“玄 宗”,超越了时空,在绝对不二的境界中印认。
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却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却 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中国艺术家喜欢这样的“道具”:苍苔诉说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顽石如同《红楼梦》 中的青梗峰中出现的远古时代留下的奇石一样,似乎透露出宇宙初开的气象;如铁的古树写下的是太古的意韵;而古藤诉说的那个难以把捉的永恒世界……这些特殊 的对象,将人的心灵由当下拉下莽莽远古。此在是现实的,而远古是渺茫迷幻的;此在是可视的,而遥远的时世是迷茫难测的;俗世的时间是可以感觉的,而超越的 神化之境却难以把捉。独特的艺术创造将人的心灵置于这样的流连之间,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虚实之间,展玩于古今变换中,而忘却古今。古人有所谓“抗心乎 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正是言此[xvi]。这里的“抗”,就是“回旋”,一拳古石,勾起人遥远的思虑;一片湿漉漉的苍苔提醒人曾经有过的过去,艺术 家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手将亘古拉到自己的眼前,将永恒揉进了当下的把玩之中。“炸”尽人的现实之思,将心灵顿入永恒的寂静之中。
    南宋萧东之《古梅》诗有句云:“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这诗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传达的哲思与芭蕉的俳句“蛙跃古池中,静潴传清响”很相似,都是将当下此在的鲜活揉进往古的幽深之中去。
颇有意味的是,在中国艺术中,常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如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评明末画家恽向山曰:“苍浑古秀”;周亮工《读画录》评陈洪绶画: “苍老润洁”,认为作画“须极苍古之中,寓以秀好”;清王昱《东庄论画》认为作画应“运笔古秀”。在中国艺术中,可谓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艺 术家多于枯中见秀用思。如一古梅盆景,梅根形同枯槎,梅枝虬结,盆中伴以体现瘦、漏、透、绉韵味的太湖石,真是一段奇崛,一片苍莽,然在这衰朽中偶有一片 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别具风致。像苏轼所说的“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xvii]。那些枯木兀然而立,向苍天陈说着它们也有一段 灿烂的过去。就像禅宗的古德所说的“雪岭梅花绽”[xviii],无边的白雪,红梅一点,此即其境。
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胜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 的鲜活中呈现。艺术家在其中做的正是关乎时间的游戏,古是古拙苍莽,秀是鲜嫩秀丽,古记述的是衰朽,秀记述的是新生,古是无限绵长的过去,秀是当下即在的 此刻。似嫩而苍,似苍而嫩,将短暂的瞬间揉入绵长的过去,即此刻即过去,也即无此刻无过去。同时,在苍古之中寓以秀丽,秀丽一点,苍莽漫山,一点精灵引 领,由花而引入非花,由时而引入非时,由我眼而引入法眼,念念无住,在在无心。这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

[i] 《画禅室随笔》卷4,《禅说》。
[ii] 此诗一作《一作听僧弹琴》。《全唐诗》卷365。
[iii] 《古尊宿语录》卷10,汾阳善昭语。
[iv] 《碧岩录》卷3,第二十一则。《大正藏》第48册。
[v]蒋捷《一翦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vi] 《浮螺得月》,《陈白沙集》卷5。
[vii] 《虚子俳话》卷上,转引自彭恩华《日本俳句史》,17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
[viii] 《坛经》上说:“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临济说:“一刹那间透入法界”。性修禅师说:“悟在刹那。”刹那是一个时间概念,在印度佛学中指极短的时间。 《慧苑音义》卷上云:“时之极促名也。”《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云:“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大般若经》卷347所说之一日夜、一 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瞬息顷等顺序,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一食顷之间,即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之时间。佛学有刹那三世的说法,现在之一 刹那曰现在,前刹那曰过去,后刹那曰未来。在大乘空宗中,刹那一语常常用来形容存在的虚妄,所谓刹那刹那,都无暂住,都无故实。
[ix] 《五灯会元》卷47。
[x] 《景德传灯录》卷20。
[xi] 《归省禅师语录》,《古尊宿语录》卷23。
[xii] 《景德传灯录》卷9。
[xiii] 《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卷8:“火里生莲花。”
[xiv] 《檀园集》卷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xv] 《宣和画谱》卷10:“张询,南海人。不第后流寓长安,以画自适。后至蜀中,因假馆于昭觉寺,为僧梦休作早、午、晚三景图于壁间,率取吴中山水气象,用以落笔焉。唐僖宗幸蜀,见之叹赏弥日。”
[xvi]此语多见于古籍中,如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 地,纵意所如。”清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解《高古》一品云:“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又解《旷达》云:“齐天地于一瞬,等嵩华于秋毫。”
[xvii] 《苏诗补注》卷36,《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xviii] 有僧问谷山丰禅师:“师唱谁家曲?”师云:“雪岭梅花绽。”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朱良志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