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赵元年:中国绘画是独特的人文精神
2012-10-16
编辑 : 
作者 : 
浏览次数 : 
中国绘画是独特的人文精神解读,和中华文字的书法艺术同源,是一体。单从绘画本身来说,东晋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早有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传移模...

中国绘画是独特的人文精神解读,和中华文字的书法艺术同源,是一体。单从绘画本身来说,东晋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早有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应物象形。这六法非常明确地界定中国画创作表现法则,同时也是观者对作品解读、感受与理解欣赏的沟通法门。气韵生动是后面五句的总结,是任何一幅好作品必须具备的特质。
    作品的整体结构与表现形式是能第一印象的抓住眼球,但这不是欣赏解读的最终目的。所谓耐人寻味就是可以继续地往里读,得到你感受到的境界和心怡之觉。在欣赏读画中存在着个人的眼光和喜好而产生好与坏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可靠的。通过实践学习,理解所谓笔与墨的相互关系,理解时代性的变化。欣赏是娱悦,更是学习。
    中国画起初是以人物、花鸟为主,山水为配景,是写实的、着色的,再精细的描绘也表达不尽对象的所有色彩,它的创造性被限制。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著的《山水松石格》就已谈到以墨作画。他首先提出“笔精墨妙”,以墨替代颜色。墨分五色,成为中国画的基调,骨子(纯用颜色描绘的,后来被称之为没骨画法)。
    笔与墨成为中国画中的精髓。笔的运用是随着所描写对象的需要,变化是多样的,有疏、密、浓、淡、干、湿之分,这其中随着情感的注入会产生不同的态式意趣。墨的应用则依附着行笔而变化,水的作用使墨色浑厚、清透、飘渺,画面更加生动入境。对笔墨的重视因此讨论争执不休,所谓有笔无墨,有墨无笔,这些都是掺入了不同喜好、个性因素在内,是好是坏,在实践中是有基本定论的,色彩的应用亦如是。而绝不是人云亦云。
    好的作品笔墨俱佳,不论是人物花鸟山水,不管用什么形式去表现,笔与墨的结合应完全在掌控之中,自由写意挥洒。意在,笔非处处到也。笔的表现通常认为是线条的表现,跟中国书法用笔形态是一样的。有粗有细,有中锋侧锋,使转提按。在现代多元化丰富的表现形式中,我认为画面上出现的笔触,落笔的墨块,泼洒的墨迹,这都是用笔的范畴,在此间产生苍劲挺拔、流动、飘柔之感。墨指墨色,是随着笔的应用中有浓、淡、干、湿,使表现的画面有视觉的现实感。
    中国画的继承发展,随着历史的进程一直也都在进行着。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特定的发展变化标准,因而争论不止。其实也不用担心他的发展过程,甚至忧心忡忡,只要踏踏实实的下功夫多读、多思、多想,坚持不懈。好作品一定存在于这个时代,也一定是艺术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在创作实践中,必须走进生活,面对山川。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风景,这是寻找、发现得来灵感的根本。创作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暂时丢掉一切妄想,不用理会什么条条框框,钻牛角尖,制作先与匹配,而后有修正。用自己熟练的技法,关注你画的东西,而不着重画你看见的东西,一切为画面服务,真情的作品,打动人的作品就产生了…….
 

关键词 : 
赵元年  Z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