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水墨的“余化”原理——自然与自由的结合(4)
2013-02-22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这也是我为什么提虚薄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杜尚1937年的隐秘笔记,中国人知道的很少了,它在20年来的当代西方艺术史里被讨论得很多了,因为他们面对...

这也是我为什么提“虚薄”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杜尚1937年的隐秘笔记,中国人知道的很少了,它在20年来的当代西方艺术史里被讨论得很多了,因为他们面对艺术终结的危险,试图从里面发现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但比较困难,而杜尚在这个笔记里已经提到了关于水墨与气息的问题。而我之前已经研究过“平淡”的相关研究与展览,做过“虚”的概念,而“虚”是没法翻译成外文的,西方都翻译成“空”和“无”,“虚”既不是“空”也不是“无”,它是跟“气”有关,但是它也不是“气”,相关差异与微妙的区别就在这里!这里面“虚”就是中国人独有的对世界的经验,独有地对“道”的经验,就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感受。“薄”,是因为它比较当代,薄是“单薄”、“超薄”的感受,实际上我们这个时代在继续追求“超薄”。而西方人往往太机械、太制作、太硬朗,像杜尚的《大玻璃》,他实际想不那么制作、硬朗,又总是做不到那么虚、那么薄。但是中国也不能只虚、只薄,因为只虚、只薄的话又太传统了,实际上“虚薄”这个概念里隐含着一个厚度,隐含着一个硬度与强度!所以这个展览既有油画也有水墨,它表面是虚薄的,实际上是有硬度和厚度的,像刘国夫的油画与邱世华的油画,还有陈光武的书法与梁铨的水墨,等等,其实里面是厚的,是“虚厚”,其实这个词也不一定叫“虚薄”的。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水墨的“余化”原理——自然与自由的结合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