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品鉴>
 
全部
 
刘和平:取法乎上笔生神
2013-09-07
编辑 : 秩名
作者 : 东方书画网
浏览次数 : 
和平少年学画,成绩颇佳,此作水分饱满,殊为可赏,继续努力,必有大成。这是著名书画家陈寿荣先生1984年在刘和平一幅《葡萄》画上的题跋,是勉励,也是期望。弹指一挥,28年过...
“和平少年学画,成绩颇佳,此作水分饱满,殊为可赏,继续努力,必有大成。”这是著名书画家陈寿荣先生1984年在刘和平一幅《葡萄》画上的题跋,是勉励,也是期望。弹指一挥,28年过去,和平不负厚望,取法乎上,砚田苦耕,默默无闻,甘做艺奴,终有所成。
取法乎上 博采众长
张大千说:“初学画,应先从临摹入手,要取法乎上,学习古代名画通过对临、背临,对古人的笔墨构图要背熟”,“学习前人,师法一定要高,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正”,纵观刘和平的求艺之道正是如此。
刘和平,字艺奴(取心甘情愿做艺术终生的奴隶之义),1954年出生于素有板桥遗风的潍坊(古潍县),受人文环境的熏陶,加之个人秉性,从小就喜欢绘画,家中和周围的墙上到处可见他的涂鸦之作。读小学时,学校黑板报的美术插图他几乎全包了。后自制木炭条,临摹人物画,十四岁时为爷爷画的碳素像惟妙惟肖,镶于镜框挂在家里。父亲见他是块画画的料,千方百计找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供他描摹。《画谱》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易懂,宜于习用,他如获至宝,照谱学画,天天临摹,成为他的启蒙之师,为以后的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正如白石老人所说“我的绘画启蒙,就是一本芥子园。”
刘和平1973年高中毕业后,先到一家小厂,后被潍坊商标印刷厂选中,直接安排到美术设计室负责商标设计,在潍坊乃至山东都有他的得意之作。工作之余在继续临摹《芥子园画谱》之外,还创作了大量的版画和漫画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了120余幅。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美术事业的春天,全国办起了各类美术培训班、函授班,良莠不齐,搞得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他理智的选择了自学,目标盯上了中央美术学院,自订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家按部就班自学。他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美术史》,从历代大师的艺术人生及成功之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深信画道离不开文化修养与书法艺术的支撑,于是他更注重读书和书法练习。在绘画的实践中,他逐步喜欢上了大写意花鸟画,认为大写意花鸟画简率高雅,更易表达画家之情感,所以自1982年开始主攻写意花鸟画。学写意花鸟画,他取法乎上,直逼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那年他到北京出差,带上200元钱本来是给夫人买服装的,结果全买了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画集和《宣和画谱》、《南田画论》、《宋代名家画册》《清代名家画册》等美术书籍。要知那个年代,和平夫妇两人的月工资才50多元。从此,他静心探索大师笔墨精要,如痴似狂的临摹范本,通过对临、摹临、背临,对大师的用笔、设色及构图的各种技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是笔墨技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刘和平:取法乎上笔生神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