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刘书军:用画笔记录伟人岁月(2)
2013-12-27
编辑 : 雅星
作者 : 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 : 
记者:不论是《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高峡出平湖》,还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沁园春雪》,您都注意通过真实的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不...

记者:不论是《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高峡出平湖》,还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沁园春·雪》,您都注意通过真实的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在形体和透视上准确、写实,在气氛营造上还能让观众体味到画中人当时的心境。在您的新作《毛主席考察东郊公社》中,为保证细节的真实,您做了哪些工作?

刘书军:每张画的创作背后都有个故事。画家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调整想法,选取最典型、最打动人的瞬间,最后用恰当的笔墨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诉说人物的精神世界。画家更像导演,需要从各个角度调度,表面上看画人物很简单,但创作过程其实颇复杂。领袖画系列题

材的创作要求创作者具有历史责任感,带着严谨、扎实的态度,全面、细致地进行历史素材取材,不论是文字的还是影像的,做到广收集、深挖掘、精加工。要弄清楚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阶段和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准确、扣题。然后根据影像、图片资料揣摩人物的每个动作,哪怕是一件道具、一个眼神都值得精雕细琢。

作为农业、经济、人口和文化大省,毛主席对山东极为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倾注着他的心血;山东解放战争的胜利凝结着他的智慧;山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汇聚着他的关怀。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至1963年的12年间,毛泽东到山东省视察11次。他为什么会在1959年考察东郊公社?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是当时的主旋律,但作为运动的提倡者和推动者,毛泽东对运动中出现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特点的“左倾”错误有所觉察,所以到基层调查研究,并为中央即将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作准备。

毛主席善于俯下身子做调查研究,所以画的名字用了“考察”二字。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来济南视察,了解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大辛庄生产队的麦田管理情况。在这次考察中,他发现了不少问题。4月29日,他给省、地、县、公社、队、小队六级干部写了一篇党内通讯,其中谈到了包产、密植、节粮等问题,并强调“包产能包多少,就包多少”,能“收获多少,就讲多少”。

9月21日,毛泽东由舒同等当时的省市委领导陪同,到山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视察棉花试验田。这时下起了小雨。毛主席想看看东郊公社秋作物生长情况,当他得知历城县参加县三级干部会议的700多名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还在大辛庄生产队田间等时,毫不犹豫地乘车来到大辛庄生产队,冒雨察看了即将成熟的玉米。至此,毛泽东经过两次座谈听汇报、两次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获得了亩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画讲究写意,提倡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虽然下雨了,但我未用细密的雨丝表示,而是以道具—伞,点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一听到毛主席视察,即使雨再大,不管有没有伞,社员都急匆匆地跑到田间。当时的场景、人物心理都需要反复琢磨。我通过被伞遮住的人群,给了观众一个想象空间,假若你见到了毛主席,你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心理?你会跟毛主席说什么?毛主席是伟大领袖,但他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情怀,在他身上汇集的伟大和平凡,也正是这幅画中我对毛主席形象的定位。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刘书军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