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 作品《严子陵钓鱼图》
悉数近现代艺术史,刘文杰指出,“没有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是停滞不前的。”与现今的一些中国画家没有传统功力,盲目照搬西方艺术,屈服于市场和世俗喜爱的画家们,前辈的美术家的成功则更有赖于深厚的传统基本功和建立在前者之上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面貌,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执着追求和市场名利的淡化处理。蒋兆和、李可染都是借鉴西方艺术精髓弘扬中国传统的艺术家,他们的高明之处就是“食不露骨”。溥心畬是在吃透传统书画笔墨精神及书画艺术孕育于传统中国文化之中的佼佼者,诗书画三绝,可称20世纪最后一位笔墨精妙、修养全面、绘画题材丰富的文人贵族和遗民画家。钱松岩是将传统笔墨精神运用到表现新生活、新题材的最好的山水画家,可谓“旧瓶装新酒”的艺术实践的典范。可以说,这些都是当代忽视书画传统的造事者所望尘莫及的。
谈起毛泽东对建国后中国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收藏鉴赏家,刘文杰饱含缅怀之情地说:“毛主席一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其狂草书法及古体诗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都是世人瞩目的,他认为包括中国书画艺术在内的文艺创作既要深入群众、源于生活还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深入群众’就是要做到雅俗共赏;‘源于生活’就是要道法自然要写生,增加作品的生命力;‘古为今用’就是继承传统,不可丢弃中国书画的笔墨精髓;‘洋为中用’就是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一些文化艺术营养。当年在湖南师范读书期间,年仅21岁的毛泽东就曾于1914年10月7日创作了一幅《佛手》写生画作,可见毛主席都是从生活点滴中体会创作乐趣的,如今这幅画还保存在中央档案室。毛主席本身又成就了中国书法的创新者,在草书的创作上,他学习怀素、张旭等历史上草书大家,曾向故宫及收藏家借临古代法帖,而他的作品比前人更为大器、厚重,他将中国书画传统在继承的前提下作出了新的变化,这些求新求异始终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思考。”

张大千 作品《利市三倍到白头》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