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3)
2014-01-03
编辑 : 张璇
作者 : 《艺术版权》杂志
浏览次数 : 
当我们审视近现代中国书画发展时,会鲜明地看到前人的创新精神及成果,都充分体现在了其笔墨的运用上,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思索和创新的高潮。李可...

当我们审视近现代中国书画发展时,会鲜明地看到前人的创新精神及成果,都充分体现在了其笔墨的运用上,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思索和创新的高潮。“李可染,把毛笔素描及墨法融入中国山水画,使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了可视光感;蒋兆和把毛笔素描融进了中国人物画,使中国人物画产生了顶光源的画法,是前无古人的;黄胄把毛笔速写融进了中国画,使中国人物画的写生进入了一个更快、更准确的阶段,使写意人物画达到以形写神,从此中国人物画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面貌;傅抱石,把可思雨景变成了可视雨景;齐白石,在继承的基础上,画了很多前人没有画过的题材,始终坚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了劳动人民的美;钱松岩,受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影响,遵从道法自然的思想,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了很多前人没有表现过的主题,像《常熟田》《新安江水库》,成就了一种新的绘画主题,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对山水的理解和表达。”刘文杰悉数回味着这些在毛主席文艺思想影响下的杰出画家,他还说:“像陆俨少、刘继卣、刘奎龄都注重写生,使他们的创作更具有生动性,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多样化。还有黄永玉,他将讲究黑白对比的审美方式运用到水墨画之中,而其中又有了版画所不具有的宣纸渗透和墨色的变化,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黄永玉的作品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画面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且突出了线条的运用,这便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书画语言表达方式。”

传统如何发展取决于艺术家本身

在收藏生涯里,刘文杰不断在接触各个时期的新生代书画艺术家。他强烈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书画不像油画那样受外国人普遍理解。但是他同样看到,画家只要坚持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坚持道法自然,能够从艺术上引起与观赏者的共鸣,就能够让中国传统书画名扬海外……绝不走前人的路,是愚昧的想法;艺术不是创造,正确的方式是创新,且必须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要么只能是没有文化的工匠手,这也许就是当代走入误区的书画艺术家的特征。就像从传统中脱颖而出的艺术家潘天寿,他在绘画上主张艺术的民族性,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说法不但给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给当时的中西艺术的并存问题做了调节。

赵少昂 作品《富贵到白头》

“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千古流芳,第一,作品里要有继承;第二,要有创新;第三,创新一定要道法自然,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掘取新的绘画题材,和新的表达方式。”刘文杰强调说,“这样你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作为收藏家、鉴赏家来审视作品,不会分古代、近现代,还是当代,或者是中国人创作还是外国人创作的,我们只看好与坏,只看你的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你的审美价值越高,你的作品才能被我们收藏。相反,如果你的作品没有审美价值,那么它就属于垃圾艺术品,即使蒙蔽了不懂艺术的人,靠欺骗获取到金钱,早晚还是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当今,的确有手持黄宾虹的一本正经,叫喊着绘画的学术性。但尴尬的是,自己狭隘的眼界,面积不及四平尺的红星宣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只能是一位盗世欺民、浪得虚名的肤浅从艺者。刘文杰总结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踏踏实实,要走继承的路,要走写生的路,也就是道法自然的路,写生就是道法自然。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你的艺术品才能被广大观众所爱好,像齐白石为什么天下知道他的人这么多,因为接受他的人多,他是古往今来,中国绘画史上水平最高的画家之一。中国绘画史上最全面的文人画家是溥儒,所以当年蒋介石60岁寿宴时,邀请中国两位画家去南京举办联合展览,就是他们两人。”

毛泽东文艺思想影响下的近现代画家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笔墨当随时代”, 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的“经历物”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然而当代的画坛仍然存在着背离中国书画传统的情况,我们是否应该多花些心思,去认真思考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刘文杰也表示说:“有人提出当代的概念,是为了给那些瞎画、乱画的人,提供一个市场经营的噱头。‘新’不等于创新,在哲学上的意义是有异于其他即为‘新’,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在技术上的突破才是有意义的‘新’。所以,凡是没有继承的‘新’,一定会被淘汰,而有继承的创新,你这东西才有生命,才有正常的市场。那个没有继承的‘新’,虽然是有市场了,但是只是一时的。你早晚会被人认识到,你是骗子,你的东西不值得收藏。你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关键词 : 
中国书画  传承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