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品鉴>
 
全部
 
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展展品赏析(2)
2014-01-08
编辑 : 李禹默
作者 : 新浪收藏
浏览次数 : 
《双鹅独角兽图》 《双鹅独角兽图》(图3),32110厘米,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汉代壁画。描绘了独角兽及双鹅的情趣场景。独角兽即文献中记载的用来...
 

《双鹅独角兽图》

《双鹅独角兽图》(图3),32×110厘米,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汉代壁画。描绘了独角兽及双鹅的情趣场景。独角兽即文献中记载的用来镇墓辟邪的神兽“兕(sì)”,这种神怪灵异的动物,具有保护墓主、驱魔逐疫、守卫家园的作用。整幅画以横幅画卷式构图,平视角度处理空间,整个方向偏右。独角兽走在前,低头瞪眼将触角对准前方,耸起的脊梁正憋足了劲头,作准备向前冲之势,颇具动感。两只鹅摇摇摆摆地紧随其后,双鹅体形呈“S”形,腹部做圆点花纹状,与独角兽身上的花瓣纹相呼应。此画以毛笔墨线勾勒,再平涂施色。画师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的方法来组织画面,整幅画显得生趣盎然。画面右侧留出空间,使整个构图形成前松后紧统一富有变化的构图形式,画面因此显得舒畅、透气,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该壁画内容在其他地区的汉代墓葬中罕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汉代鄂尔多斯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图4 魏晋南北朝画像砖

《双驼图》,34×17×5.3厘米;《畜牧图》,34.5×17×4.8厘米;《宴居图》,36×18.7×5.2厘米;《扬场图》,37×18.5×5厘米;《耕种图》,37×18.5×5厘米;《烤肉煮肉图》,33.5×16.5×6厘米(图4)。1972年发掘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新城乡戈壁滩上,甘肃省博物馆藏,魏晋时期彩绘画像砖。砖画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生动而形象。六块画像砖画法统一,砖面一律用白粉涂底,丹砂饰边,中间用墨线、丹砂作画。一块砖为一个完整的画面。《双驼图》描绘了一大一小两只骆驼在吃树叶,似乎是骆驼母亲在为小骆驼采取鲜美多汁的树叶,小骆驼在树下焦急地等待着;《畜牧图》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畜牧业的发达,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盛况;《宴居图》中人们围绕在一起,享受着烹煮的佳肴,畅饮谈笑;《扬场图》表现了农民用扬铲扬起谷物,旁边的小鸡趁机啄食散落的颗粒;《耕种图》表现了繁忙的农耕景象;《烤肉煮肉图》中两人正在为怎样把肉食做的鲜美可口而忙碌着。一人切肉,一人在锅里搅拌,飘动的衣衫显示出忙碌的景象,几条弯曲的线条即描绘出煮肉的香味四溢。这些彩绘砖在表现手法上承袭了秦汉发展的线描技法,构图简练、用笔流畅、色调明快单纯热烈、画风略显朴实粗犷。彩绘砖画的作者很可能是民间画工,熟悉现实生活,所绘出的画具有自由又浓郁的乡土风情。

 
《仪仗图》
 

《仪仗图》(图5),167×110厘米,1979年山西太原市南郊王郭村娄睿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北齐时期壁画。娄睿墓是北齐右丞相东安王的墓室,其彩绘壁画主要描绘主人生活图景和门卫仪仗等内容,共有71幅,规模宏大,技艺成熟。此图描绘了几个仪卫们的形象。仪卫服饰统一,正面、侧面角度都有刻画。以墨线勾勒具体物象,用朱砂点着人物的额、颊、颔等部位,再浅淡晕染以表现肌体起伏,是为染高不染低的“三高”晕染画法,使物象具有立体感。运笔活泼爽利,刚柔并济。此时,顾恺之的“传神”论盛行,画师是通过抓住人物外在的典型特征,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此画师明显受到这种画论的影响。对众多人物的精神气质刻画栩栩如生,眉眼的细微变化,使人物显露出不同的气质,有的机警、有的谦恭、有的沉着等。此画既沿袭了汉艺术的气势,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理念,又吸纳了外来色彩的晕染明暗对比等方法,代表着中国壁画艺术的一个新阶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大型壁画展览  曲江艺术博物馆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