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徐鸿延:古今山水画写生观比较研究(2)
2014-01-15
编辑 : 徐鸿延
作者 : 新浪收藏
浏览次数 : 
中国画历来对待造型的观念是以心象为突破点,而西方艺术的轴心是通过直觉引起心理反馈的观念再现。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落脚点是一个新难课题...

中国画历来对待造型的观念是以心象为突破点,而西方艺术的轴心是通过直觉引起心理反馈的观念再现。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落脚点是一个新难课题。传统的笔墨无法充分发挥写实造型的作用,西画观念的引入有可能使兼顾造型与笔墨趣味在艺术表现中两者具失。李可染的山水画写生恰恰切中这一要害,本着“为祖国河山立照”的信念,借鉴西方印象派户外作画的方式,吸收它的造型观念而舍弃它的造型方法,倡导写实性的山水画对景写生,突破了古人只从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的宏观状态把握而没有具体的对景落墨的师造化法他提出首先要研究生活、认识生活。“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写生才能真实而深入的认识客观世界”。写生的过程是直接在室外对景起笔落墨,直到完成。写生的精神状态是“如狮子博象,全力以赴。”并采取裁剪、夸张、含蓄、提炼等手段,使形象突出、层次协调。这种写生方式比古人的“师造化”更具体真实,是在“脑、眼、手还不能完全吻合时的一种强制约束性的锻炼”,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最根本的部分。这开拓了山水画造型技巧表现的新空间,给山水画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并影响了全国各美术学院的学生与众多的山水画爱好者。

三、两种山水画写生观辨析

传统的山水写生立足于艺术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个性化意境的追求,通过感受,通过文化理解,通过“游”、“悟”、“记”的方式,依靠笔墨表现万物的生意,再造一个“第二自然”。而注入西画的造型观念和观察方法的现代写实性山水画写生,强调的是面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以艺术观察和艺术提炼为主,不但要游、悟,还要当场写生记录,加之古时的自然景色与今天有所差异,纸张笔墨也不像今天这样普及等原因,两种山水画写生在审美取向、表现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首先,在造型观念上,传统的山水画写生是偏重自我的“意象”观,是一种文人画的“重表现”的造型方式,现代的山水画写生在造型观念上吸收西方写实素描的绘画方式。注重训练手眼表现的严谨性,注重对物体描写的精确度,真实记录对象,把自然放在第一位。

在审美取向上,传统山水画写生是视觉意象、视觉经验的心理整合过程,注重事物的“神韵”和“意似”,贵在“遗貌取神”。现代山水画写生,注重对物体结构的锤炼,热衷于光线、空间、体积、质感的额表现,注重对自然美的独特发现。

在观察方法方面,传统山水画写生采取“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像庄子所说的“游心”,处在移动的空间中,用游的意识来观察山水林泉树木。现代山水画写生引进西方绘画焦点透视与传统的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方式,在散点透视的基础上融入直观景物观察的透视规律,准确入微的把握物体空间结构。

在表现语言方面,传统山水画写生重视笔墨语言的内涵,并以其水平的高低作为判断作品价值的标准。在现代山水画写生中,更有表现力的新的皴法墨法服务于写实造型与意境的表现,真实描绘与笔墨同等重要。

在学习方式方面,传统的山水画学习以临摹为主要途径,以“师徒传授”为延续和发展的方式。而现代山水画学习方式是传统临摹与对景写生并举。

在写生心态上一个是静观默察,一个是直接动笔。

现代的吸纳写实观念的山水画写生是对传统视觉语言的重新阐释。它强调描绘的真实性、丰富性,只是相对于中国古典绘画而言的一种真实。它在技巧和观念上,并非追求直面人生的真正的西式的写实主义。古典山水画是诗性气质,富有哲理性,注重传神。用西画的写生造型观改造之,只是在全力追求山水画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内容上,体现出一种必然性;在改良中国山水画造型写实与否上,体现出一种迫切性。

两种写生方法尽管有别,但其深入自然、体悟艺术与造化之玄关是一致的。写实性的山水画写生是创作的必经之路,但不是最终目的。太追求写实,易落入纯客观,太追求写意,易落入纯主观。追求形似、写实只是初级阶段、低级状态,是基础能力的训练。先写实进而超越形似才是绘画高级阶段,深化状态。没有低级阶段的写实“求形似”,而一步跨入高级阶段的写心“求意似”,不但不似,反而欺己欺世。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人手一部数码相机,照片成了生活中的替代品,人们在画室进行笔墨游戏与空间的符号摆布,少了那种古人对艺术的虔诚。手法虽然多样化,但作品缺乏艺术灵魂,打动不了人。所以写生应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与知识修养之上,与自然进行对话,锻炼眼光,雕琢心灵,从思维方式上全面建立一个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劳动的特有的观念体系,才能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 
徐鸿延  山水画  古今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