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程大利谈中国画家的生命状态(3)
2014-03-10
编辑 : 程大利
作者 : 网易博客
浏览次数 : 
董其昌还认为,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在他看来绘画是高尚其志的精神活动,不是随便玩...

董其昌还认为,“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在他看来绘画是高尚其志的精神活动,不是随便玩玩的。而代表着一种精神的追求。董其昌主张艺术家要纯洁自己的心灵。因为只有纯净、静谧的心灵才能抽绎、表现出天地的大美,像倪云林那样,“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像恽南田那样“迁移造化而与天游。”才能体验自然的精神,使澄澈的自然山川映照出自己光明朗彻的心胸;才能不事刻削,浑然天成;才能如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物外。他精通禅理,懂得简约才能高华,繁缛却落下乘,故其绘画自然简淡,藏而不露,虚和空灵,进入了笔墨艺术的最高境界。

仅仅有才华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必须要辅以知识修养和人生阅历,这也体现着中国笔墨文化的文人特征。中国书画是需要知识平台的,没有文化的滋养书画便失去了根基。

历代大家均持一种安详的心态。“安”是意识宁静后的自我感受与表现;详是吉祥、合善之意,是充满生气的各种美善的表现。安祥是对生命有所领悟后的一种境界,是“欢愉、自然、端庄”的综合体现,是意识领域的矛盾淡化、身心得到了统一的结果。现之于外表,就会呈现出慈祥、和善、安稳、宽惠乃至举措自如,心能止其所止、行其所行,这是心安理得不为外物所扰的“自由、自觉”的境界。这种境界下的笔墨自然是轻松自然而又生机勃发的,是与宇宙天地规律和谐一致的。

徐复观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则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利欲薰心的现实下,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而产的。”⑧但仅此产生的山水画还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作画的动机绝不仅是逃逸,文人对山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古典哲学反映出的人与自然高度的一致性所形成的艺术状态。画家的心地要干净,所谓“澄怀观道”,“澄怀”是“观道”的前提。优秀的作品必须建立在画家的人格德行完善的修为过程中。清代王昱强调:“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约毫端。所以,历来‘端正’二字极为重要。”这样的论述自宋以来,蔚为大观。“画如其人”已成为中国笔墨文化的古训。画家注意修养心性品格,“则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⑨“绘宗十二忌”和明清以来各家论述的用笔之忌,如“忌滑”、“忌尖”、“忌流”、“忌薄”、“忌浮”、“忌轻”等等,也正是做人之忌。

六朝王微主张画山水要“ 以神明降之”。唐张彦远进一步阐述为“拟迹巢由,放情林壑, 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⑩到了清代方熏则更具体为“画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皆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以为绝构”。画家王原祁结合笔墨实践指出,笔法“可以通性情,释犹豫,画者不自知,观者得从而知之”,画已进入调息状态,与养生相关,故“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⑩画家长寿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人体也是真气流转,关照笔法应是元气充沛,如行云流水。当外部的不利环境影响到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变化,出现气虚、烦躁等,反映在笔墨上乃出现“浮”、“躁”之气。修养不够时,难以克服。而一位讨好外界,急于求得别人的赞扬的画家,则常出现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画家的功课,要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伍,林木位置......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精神驾驶于山川林木之外。这里已透露出“气韵”的妙诀—心神高远笔自深厚,心境旷达境自高迈。

如此看来,当代画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是很多的。

注释:
①见《老子?二十五章》,《易?系》。
② 见《宗炳《画山水序》。
③ 同上。
④ 清?王昱《东庄论画》。
⑤ 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⑥ 清?王概《画学浅说》。
⑦ 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程大利  中国画家  生命状态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