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新水墨收藏:混沌中起步
2014-03-11
编辑 : 詹皓
作者 : 新闻晨报
浏览次数 : 
新水墨好在脚踩两条船 许多人看好中国新水墨,多半是因为它脚踩传统中国书画和当代艺术两条船,暗中也映衬出市场的投机心理。在中国当代艺术被投机资金一炒冲天继而长期回落的...

新水墨“好”在脚踩两条船

许多人看好中国新水墨,多半是因为它脚踩传统中国书画和当代艺术两条船,暗中也映衬出市场的投机心理。在中国当代艺术被投机资金一炒冲天继而长期回落的过程中,市场心态在发生变化,既想找到具有巨大想象力和开拓空间的板块,又希望回避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接受度上的风险。这种对于风险的规避也导致了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张晓刚近期题材的变化以及市场对于周春芽的追捧。

新水墨的八面玲珑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被西方学术界首先发掘的概念,但同时,内地跟进的速度也不慢,不会有中国当代艺术那种原始股都被外人捡去的忿恨感;它既有西方人认同的巨大文化颠覆性和创造力,又有源自传统书画的水墨血缘;它的领域比当代艺术更宽泛,又没当代艺术那么前卫;它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当代艺术,但同时又在西方学术界算是个时尚。

主力阵容名单大不同

新水墨虽然八面玲珑,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术概念的混沌。翻开几家大型拍卖公司的图录,会发现它们对中国新水墨的称呼至今仍各自不同。最早涉足新水墨拍卖的香港天成国际当时的专场取名为“当代文人”;2012年,中国嘉德首开内地新水墨专场拍卖,取名是“水墨新世界”,但到了2013年,新水墨拍品又被嘉德划回了当代书画板块,新水墨和传统书画重新混居一室;北京保利原先一直有中国当代水墨专场,卖的只是传统国画,直到2012年辟出了新水墨板块,为了不冲撞原有专场,只能单独辟出一个“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专场;匡时拍卖的新水墨和传统书画并置在一个专场里,但上半年叫“当代水墨”,下半年却叫“当代书画”,概念游移。

这也反映出学术界对于新水墨概念的游移,当代水墨、实演水墨、新水墨、当代书画、新文人画、新学院派、新工笔画等帽子被随意戴在不同的画家和画派头上,而画家们似乎也对此不太计较—毕竟,只要市场好,戴什么帽子并不重要。

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水墨艺术展为例,西方认同的新水墨,和我们内地认同的新水墨有着较大的不同,他们把谷文达、李华弌、杨诘苍、徐冰、刘丹、邱志杰、蔡国强、张洹、张羽、黄岩、刘国松等作为新水墨的代表人物,其中不少人属于中国当代艺术范畴;而内地的新水墨阵容里,徐累、李津、武艺、刘庆和、田黎明、朱伟、徐华翎、仇德树等显然排名靠前,他们大多属于新工笔、新写意、新学院派和抽象水墨等领域。东西方学术界对新水墨的表述并不一致,新水墨概念定位的游移,导致新水墨市场发育有点迟缓。

涨幅较大却仍有空间

如果对中国新水墨市场领军人物进行取样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市场发育程度。按照每位艺术家的拍卖每平方尺均价计算,从他们有市场数据开始,至今的涨幅分别为:徐冰从3.2万元涨至11万元,李津从1万元涨至6万元,徐累从6700元涨至24万元,朱伟从3.4万元涨至36万元,谷文达从8900元涨至2.2万元;李华弌从1万元涨至16万元;杨诘苍从9400元涨至2.2万元,刘国松从7500元涨至10万元,仇德树从4900元涨至3.7万元,田黎明从4300元涨至13万元。他们的市场行情最长的距今十多年,最短的不过六七年时间。可以看出,虽然绝对涨幅不算低,但平均涨幅远低于当代书画板块里的领军人物。

中国市场上最早进行新水墨操作的香港天成国际拍卖公司汪洁总经理称,新水墨的巨大潜力在于市场宽泛,我们希望藏家更关注具有人文情怀的新水墨以及市场并不知名的优秀新水墨画家,尤其是对于外来艺术理念更敏感的上海新水墨,目前是被市场忽视的。

关键词 : 
新水墨  收藏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