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艺术品打假必须多管齐下
2014-03-17
编辑 : 牟建平
作者 : 美术报
浏览次数 : 
从源头上打击造假 这是治理艺术品市场假货泛滥的一大途径。自古仿制造假之风就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灭绝,随着拍卖市场的兴起与火爆,又死灰复燃,一轮新的造假大潮再次袭...

从源头上打击造假

这是治理艺术品市场假货泛滥的一大途径。自古仿制造假之风就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灭绝,随着拍卖市场的兴起与火爆,又死灰复燃,一轮新的造假大潮再次袭来。近年国内艺术品造假之风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举凡任何拍卖品种没有不能造假的。前些年告破的“石鲁遗作案”造假者竟非法获利4000万元,足以说明造假者的猖獗。后来发生的所谓“香港傅抱石大展”和“张大千亿元山水”事件,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造假,足以说明造假在当今国内还十分泛滥。当代在世画家也成为造假分子的目标,名家史国良、何家英都深受其害。所以,从源头上加大打击造假力度,抓一些大案要案,彻底刹刹这股歪风,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今国内拍卖假货泛滥的现状。

中间环节严格自律

在中间环节上拍卖公司应严格自律,拒绝贩假,使假货无交易之市,乃治标治本之策。任造假之风如何泛滥,纵造假者有天大本事,只要身为中介的拍卖公司严格把关,切实为买家的利益着想,赝品登不了大雅之堂,造假者的阴谋也不能轻松得逞。当前之所以假货充斥拍场,与一些拍卖公司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大有关系。目前国内的一些拍卖公司为赚取佣金,毫不顾及投资人的利益,对赝品熟视无睹,故作不知,更不乏趁市场初期的混乱,浑水摸鱼知假贩假之举,买家的利益被置于一边,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抓住时机大捞特捞一番。这几年国内近现代和古代书画行情火热,导致假画充斥拍场,甚至不乏千万元级和亿元拍品也是彻头彻尾的假画,一些大型龙头拍卖公司也加入贩假行列,令人失望。所以拍卖公司如何严格自律,遵守行业道德规范,是杜绝假货泛滥的关键。

在宏观调控上加大力度

在宏观调控上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贩假严重的公司应采取资格吊销的惩处,去掉害群之马。对任何一个市场而言,政府的调控与监管都是十分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没有政府的监管,市场将失去方向,一些人将为所欲为,对艺术品这样一个极易暗箱操作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业来说,尤其如此。同证劵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而言,艺术品拍卖目前基本处于“零监管”放任自流的状态,所谓的行业协会被少数拍卖业大佬绑架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管成为一句空话或完全流于形式。目前艺术品拍卖行业归文化部、文物局、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监管力度明显不足。所以,加大政府监管,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在艺术品假货日渐泛滥的今天大有必要。

发挥媒体的监督职能

媒体对造假、贩假要勇于揭露,发挥舆论的监督职能。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假货现象虽较为严重,但在媒体上却鲜有曝光,相反为拍卖公司大唱赞歌的文章屡屡见报端,还不乏对大众进行误导的文章,可见在发挥媒体监督职能上,媒体做得较为逊色。不少媒体为了生存,为了广告费,不惜为拍卖公司卖力吆喝。中国台湾《艺术新闻》社长刘太乃先生就曾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维护市场秩序是媒体的责任,媒体对市场假货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拍卖市场会像证券市场一样失去信任。”《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邵建武先生也指出:“媒体和拍卖企业的合作存在着小处着眼、急功近利等弊端。”所以,媒体在打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做有公信力的媒体,还是随波逐流视而不见,值得思考。

买家自身提高鉴别力

买家要拒绝买假,提高真伪识别能力,使假货没有市场。国内艺术品市场假货之所以如此流行,买家真伪鉴别力不高也是一大因素。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尚属一个新兴的市场,真正懂行的收藏家非常少,相当多比例的买家都是抱着投资目的的新人,对艺术品缺乏真伪识别能力,人云亦云,买东西全凭运气,如此水平上大当受大骗不可避免。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就曾表示:“中国真正的收藏家群体非常小,或者还没有真正形成,造成市场很不规范,不稳定。”因此,低水平的投资人为假货买单,使假货有了市场,这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特色。只有买家懂鉴赏了,掌握真伪判断了,快速成熟起来,假货失去市场,国内拍场假货泛滥现象才会根本改观。

关键词 : 
艺术品  打假  多管齐下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