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专题>人物>
 
全部
 
谭延闿_近代

    谭延闿18801930),(注:闿字拼音读:kǎi 和“凯”同音,广东话读“海”,常被误写为谭延恺或谭延凯)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

 
人物概述  
谭延闿(1880-1930年),字组庵,湖南茶陵县人,中国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880年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1904年中进士、他二十八岁点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后与汪精卫合作,又与蒋介石[1]结盟,直至逝世。且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喜吟咏,著有《祖盦诗集》、《慈卫室诗草》、《祖盦诗稿》等。故颇值得一书。  
 
就家世而论,延闿乃翰林谭钟麟之子,家学渊源深厚。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碑录索引》卷下,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另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七,谭钟麟,字云觐,号云卿,湖南茶陵人。散馆授编修。官至两广总督,谥文勤。谭延闿乃谭钟麟之子。延闿字组安,号畏三,一号有无畏,另有祖安、慈卫、非庵、訒斋等别号,室名有瓶斋、慈卫室等。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碑录索引》卷下,谭延闿考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另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十一,谭延闿,钟麟子,会元。字祖安,号组庵,未散馆,选庶吉士,以办学务授编修。延闿中光绪甲辰科会元,因其不仅文章好,且字亦极为漂亮,所以极有可能被点为状元。相传,就在慈禧老佛爷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一是春霖书法亦佳,二是天下大旱,春霖之名甚为吉利。延闿运蹇,被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但尽管如此,整个清代湖南籍士子中会元者,仅延闿一人而已,所以在桑梓之地颇具人望。  
 
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果如其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闿积极呼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宣统年间,“保路”运动爆发,延闿在湖南与四川遥相呼应,但不久即失败。谭对清廷失望至极,逐渐产生革命之念。辛亥革命爆发,任湖南军政府法制院长,兼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都督。  
 
1909年任湖南谘议局议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督军,民国元年(1912年)加入国民党。从谭延闿的身世看,他在二十四、五岁时便已取得功名,不属于穷极无聊被逼上梁山参加革命那种;他参加革命后,也未被高官厚禄束缚住,为保官保位而倒向北洋军阀。谭为人做事都极为圆滑,向有“甘草”之称,但以其出身和参加革命时的地位,能够保持为国为民的进取精神,已属不易。任湖南支部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并在《长沙日报》发表《讨袁檄文》,遂被袁世凯撤去都督之职。去职后,先后避居青岛、上海。1915年,袁称帝,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8月,复职为湖南省长兼督军。次年离职。19187月,在桂系军阀支持下,再任湖南督军、省长、湘军总司令。
 
人物生平  
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他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谭父当时年事已高,谭延闿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时,继续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等。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他原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只因慈禧太后不满意,心想刚刚杀了一个湖南的谭嗣同,又来一个姓谭的,不成.同姓是一大忌讳.到手的状元送给了广东人刘春霖,从此具备迈入政坛的资本。同时,这也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书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素有“南谭北于”之誉。这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且也都是活跃于政坛的顶尖文人。  
 
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积极推行立宪,成为立宪派首领。190910月任湖南咨议局议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省都督。1912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长,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168月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湖南参议院院长。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凯免职。在护国战争中,为排斥外省军阀控制湖南,他提出了“湘事还之湘人”口号。袁死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192011月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1922年投奔孙中山,再次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
 
1924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73月后任国民党中常委、中政会主席团成员、军委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委、武汉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委员会委员。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任大会主席。1928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兼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922日病逝于南京。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国民党人陈诚。
 
书法大家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体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同龢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但清代书家多数还是写行草书,篆隶也颇有好手,只是规规矩矩的楷书尚不多见。钱沣是一时名家了,学颜字得其神趣,气象浑穆。但横平竖直处时显板硬,不若鲁公之灵妙。即使如此,同时代及后世,楷书领域内,钱沣也是罕有其匹的。楷书是能显示真功夫的,一点一画,稍有偏差,一望便知。  
 
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谭延闿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国内民间所藏多集中于湖南。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
 
社会评价  
谭延闿精工颜体,被誉“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谭延闿虽是词林出身,位居“宰相”,而所书绝无馆阁体柔媚的气息。年少时,即受翁同龢的赏识,翁在给谭的父亲的信中道:“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其书法几经变化,弱冠时学赵松雪、刘石庵,继而师法鲁公行楷尺牍,兼学东武(杨肇),松禅(翁同龢)30岁专习颜书,参以钱南园笔法,以《麻姑仙坛记》为日课,平生得220通。19294月,谭在上海养病,其间就临了203通。书法益臻朴茂,可见谭延闿于颜书之勤。谭氏所临《麻姑仙坛记》锋藏力透,气格雄健,酷似钱南园,而笔画更为厚重,其雄浑较钱氏更甚,挺拔之气跃然于纸。其结构严正精卓,如贤者正襟端拱于庙堂,深得其神髓,令人钦佩。他写颜字主张“上不让下”,“左不让右”。有论者云:“先生临池,大笔高悬,凡‘撇’必须挫而后出锋,凡‘直’必直末稍停,而后下注,故书雍容而又挺拔。”谭氏学鲁公书之外,则泛滥百家,兼涉篆隶,40岁后居广州,于古法帖无所不临。极纵肆之奇,生平书学至此乃大变。谭延闿曾在1926年以行楷背临古帖诸如黄山谷、苏东坡、米襄阳、赵松雪、文衡山、祝枝山、董其昌诸家,可见他学书之用心。谭延闿临帖神速,笔画之工,人勿如也。
 
一生成就  
谭延闿的书法师鲁公,其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使人感到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一洗清初书坛姿媚之态,所不足者,少自家面目。其行书功深厚,变化灵巧,笔笔中锋,笔锋于纸能藏锋力透,有大气磅礴之势。于右任先生每论时人书法时必曰:“谭祖安是有真本领的。”马宗霍评其书云:“祖安早岁仿刘石庵,中年专意钱南园、翁松禅两家,晚参米南宫,骨力雄厚,可谓健笔。”他的行书是将刘石庵与钱南园相互熔于一炉。其点画之丰满圆润、挥洒从容乃似石庵,而浑健苍劲,体势阔疏朗,气势夺人处又似南园。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有很高的学养。能巧妙地从前人书中吸收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此谓百学不能至也。
 
人物作品  
谭延闿在末岁致力章草,访求石刻旧拓,想丰富书法的变化,力求寻找自己书法的表现语言,可惜皇天无眼,天不假年,先生以51岁而遂终。谭延闿虽然未到人书俱老之境,然其法度俱存,为后世学书者所步趋。先生曾有《讱庵诗稿》、《组庵诗集》、《非翁诗稿》、《慈卫室诗草》,皆手稿影印。得者,读其诗亦可赏其书。有《中国历代书风系列·谭延闿书风》印行,堪称大家。编辑本段美食名家  谭延闿因其颇“好吃”,亦精擅食法,其享有盛名的“谭家菜”为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好美食,一生颇多佚闻。其中一则轶闻:民国政府前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氏好食鱼翅,每餐必进,非鱼翅不饱,几至成癖。有一次赴某君招宴,席间主人大谈鱼翅之不足食,喻为味同嚼蜡,谭氏唯唯。酒至半酣,鱼翅未见上席,而主人遍请宾客随意点菜,询及谭氏时,谭莞尔以答曰:“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全 部
文 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文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高清
    图集
    普通
    视频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