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功甫帖》考辨献疑
2014-01-06
编辑 : 曹大民
作者 : 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 : 
《安素轩石刻》(左)与拍卖本中的甫左边 苏轼《赤壁赋》中的顺字 苏轼《赤壁赋》中的明字 《功甫帖》墨迹本九字二行: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5000多万元人...
《安素轩石刻》(左)与拍卖本中的“甫”左边
苏轼《赤壁赋》中的“顺”字
苏轼《赤壁赋》中的“明”字

《功甫帖》墨迹本九字二行:“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5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此后关于此帖的真伪问题便有不同的声音(《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3年12月30日以5个版篇幅刊出专题讨论《功甫帖与东坡书风》)。今年元月一日,《中国文物报》刊载了上海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两篇学术质疑文章,《东方早报》均予以转载。此事件不但在文博界产生极大反响,甚至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

笔者认为此帖的体格(结体、格调)基本符合苏轼书法的特征,但在一些具体笔法上存在疑点。如“苏”字中的“鱼”的第一撇,“轼”的斜钩,“别”字中的“力”的笔顺笔势,“功”字中“力”的写法以及第二个“奉”字末笔一竖回锋直至上面第一横,这些都令人怀疑非苏轼真迹,至少可以说它与苏轼代表作诸如《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答谢民师论文帖》是有距离的。因此我对顾村言先生《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的札记》中的观点是颇为赞同的。(顾文见2013年12月30日第105期《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上博三位研究人员站出来对《功甫帖》进行考辨,是大好事,可以解读为具有文化责任感的行为。的确,国有文博机构作为纳税人供养的机构,在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品与文物的争议中,是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是需要理直气壮地发声的。

2001年《米芾、苏轼书翰合卷》由许汉卿之子许允恭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在捐赠前经过鉴定,上博将卷中《道祖帖》定为米芾真迹,对苏轼《刘锡敕》定为伪品,其根据是《刘锡敕》钩摹自《诒晋斋摹古帖》。上博研究人员认为,《功甫帖》墨迹本的情况雷同于《刘锡敕》,系钩摹自《安素轩石刻》。此乃上博研究人员辨伪的最重要依据。

钩摹填墨或映写,都力求在字的形貌上相似于母本,故而好的摹本可称为下真迹一等,如王羲之的一些传本墨迹,大都为钩摹本,有的可以看出双钩的痕迹。从拓本上钩摹,则以拓本为母本,钩摹亦当极力形似母本,这应该是常识。因此,要说《功甫帖》是钩摹本,首先得举出钩摹痕迹的铁证。至于判定《功甫帖》墨迹是钩自《安素轩石刻》,那么墨迹本与拓本一定相似度极高,甚至可以完全重合。如若不重合之处甚多,以至差别太大,则这种说法便难以成立。

根据《安素轩石刻》拓本与墨迹本的诸多差异,可以推测《功甫帖》墨迹本与《安素轩石刻》拓本是完全不同的本子。如果《功甫帖》确系钩摹本,亦决非钩自《安素轩石刻》的拓本。两者最显著的不同为:

1、“轼”字斜钩,拓本上有一横线,墨迹本无;

2、“别”字右部立刀之一小竖,拓本为竖势,而墨迹本仅为一点即向右上挑出;

关键词 : 
功甫帖  真伪  安素轩石刻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