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功甫帖》考辨献疑(2)
2014-01-06
编辑 : 曹大民
作者 : 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 : 
3、功字中工二横之间右面的空隙,拓本小而墨迹本大; 4、甫字一横下左上角,拓本两笔分开,墨迹本两笔交叉; 5、议字一撇,拓本带弧势而墨迹本直势...

3、“功”字中“工”二横之间右面的空隙,拓本小而墨迹本大;

4、“甫”字一横下左上角,拓本两笔分开,墨迹本两笔交叉;

5、“议”字一撇,拓本带弧势而墨迹本直势。

上博研究人员当然也已看到了两个本子的不同,并在文章图版中作了多处比对,但他们对此的解释是作伪者“参以己意”、“擅自发挥”和“漫不经心”。这种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既然认为墨迹本是钩摹之伪作,作伪者为何要“擅自发挥”?又如何解释作伪者的“漫不经心”?按照常理,作伪者要蒙骗人,唯恐伪本与母本不似不像,决不可能“漫不经心”“擅自发挥”。难道区区九个字作伪者也无精神对付,以致“漫不经心”而留下破绽吗?

上博研究人员称拓本水平高于墨迹本,这个观点恐亦值得商榷。

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是,“甫”字一横下的搭角拓本两笔分离,且起笔均作圆点,墨迹本作出锋交叉状。墨迹本呈现出的书写形态是苏轼的习惯写法:往往露锋写一竖,收锋直至竖的起笔附近直落笔写横,竖横两起笔有时重叠交叉锋芒隐藏,有时若即若离,有时表现为起落分明。而拓本则与苏轼习惯写法大相径庭。下面举公认为苏轼真迹的几个例子为证:

《赤壁赋》中“月明星稀”之“明”,“顺流而东”之“顺”,《祭黄几道文》中“谨以清酌”之“清”,《答谢民师论文帖》中“如係风捕景”之“捕”,《致季常帖》中“却寄团茶”之“团”。

另外,“议”的一撇,拓本弧势,墨迹本作直势,认为墨迹本在钩摹时“擅为己意”,恐非事实。其实苏轼在写这一笔时倒十有八九作直势的呢。例如《赤壁赋》中“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之“我”,《祭黄几道文》中“与义降升”之“义”,《答谢民师论文帖》中“或僧有所欲记录“之“或”等。

总之,《功甫帖》墨迹本以《安素轩石刻》拓本为母本钩摹作伪的观点是不符事实不合逻辑的。但若从《功甫帖》的流传、著录、题跋、伪印以及印章色泽等方面去认真详实地考辨反倒是更为有力的。

 

关键词 : 
功甫帖  真伪  安素轩石刻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