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上博《功甫帖》研究报告之再研究(3)
2014-01-11
编辑 : 佚名
作者 : 雅昌艺术网
浏览次数 : 
《功甫帖》上的世家印 请注意图7所标注的内纸边缘与衬纸边缘,如果把衬纸去掉,《功甫帖》上的世家印应如图8所示。那么如果这枚印章不是钟凌论文中...

《功甫帖》上的“世家”印

请注意图7所标注的内纸边缘与衬纸边缘,如果把衬纸去掉,《功甫帖》上的“世家”印应如图8所示。那么如果这枚印章不是钟凌论文中所称的“二字长方形印”,有没有可能钤盖出这种效果?答案是肯定的。如图9所示,“宫保世家”这枚四字方印见晋王献之《中秋帖》,如果从中间裁开,左边同样显示了类似《功甫帖》的钤印效果,由此断定“世家”印就是“二字长方形印”不能成立。

去掉衬纸的“世家”印

晋王献之《中秋帖》上的“宫保世家”印

五、谈谈《功甫帖》纸、印和笔墨的问题。

使用过的一张纸,并不苍白,而是赋予了生命。《功甫帖》纸张自然,纸性熟旧,多处的张裂,没有任何人为拉扯的硬伤,残损处随意而自然(见图10),修补的地方变化多样,层次丰富,展现了相当的时间性,同时没有做旧染色的任何痕迹。就像是人老了,岁月写在脸上。

安歧提到《功甫帖》“前后半钤四印”,某某“图籍”、某某“世家”四字可识,尤其“图籍”印风高古,应是颇有来历,展示了时间的延伸性。

《功甫帖》破损处举例

就笔墨而言,《功甫帖》虽气息不畅,呆板木讷,但仍旧不能认定是双钩廓填。双钩廓填,顾名思义,双钩轮廓,复笔填墨,但就《功甫帖》影印本而言,我们看不到明显的特征。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通过高科技的检测手段可以解决。

总而言之,《功甫帖》属安岐旧藏,并不是《安素轩石刻》的双钩摹本,而且气息古旧,断然不是晚清之物。即便如此,《功甫帖》是否就是苏轼真迹?苏富比的声明中“坚决认定‘功甫帖’为苏东坡的作品”并郑重强调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小子年幼,苏轼本人确实没见过,也买不起机票去美国打官司,然百姓家言“不怕识货,就怕比货”,兹列苏轼公认真迹对比如下,以博各位看官睿赏(见图11)。

《功甫帖》与苏轼真迹比对

《功甫帖》全文九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功甫”即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东坡全集》中收录不少关于郭功甫的诗作,如《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移合浦郭功甫见寄》、《与郭功甫二首》等。至于“奉议”是否就是指“奉议郎”的官职,查《苏东坡全集》有《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同时代的黄庭坚也有诗句《碾建溪第一奉邀徐天隐奉议并效建除体》送给曾经当过奉议郎的徐天隐,而郭功甫在出任福建汀州通判时,官阶就是奉议郎。“谨奉别”三字,是两人拜别时的谦虚之语。

关键词 : 
功甫帖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