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半为风雅半为金:扇面能否继续领跑小众收藏(2)
2014-02-24
编辑 : 陈羽
作者 : 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 : 
千万成交拉动市场 扇面真正的广泛流行可以追溯到宋代,多为文人之间抒情达意、互相馈赠之用,明代之前扇面都为团扇,明代之后才开始有折扇。存字...

“千万成交”拉动市场

扇面真正的广泛流行可以追溯到宋代,多为文人之间抒情达意、互相馈赠之用,明代之前扇面都为团扇,明代之后才开始有折扇。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叫成扇,但因为年代久远的成扇难以保存,容易破损且很难修复,后人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即称为扇面。

吴同利告诉记者:“扇面绘画的鼎盛时期应该是两宋,民国时期又是一个高峰,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都是晚清民国为主,宋代的扇面相当少,博物馆中也少见,而成扇到康熙时期的都几乎很难看到。”

所以在去年保利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中,作为扇面市场硬通货的唐寅作品破千万成交在行家看来并不奇怪。收藏家刘锡荣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分析道:“在市场货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在古代书画中寻找新的投资品种,所以这个价格也是受古代书画潮流的影响,而古代书画的辨伪和品质对买家的要求太高,因而唐寅的扇面能上千万也不奇怪。”刘锡荣认为,即便是个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投资取向,会对今年的扇面拍卖市场起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古代扇面。

吴同利也认同古代名人的扇面价格是不会低的,但是他强调,扇面是雅玩,它的行情更独立,受影响的原因很多。吴同利举例说:“去年春拍嘉德有个海派特别小的扇面,画的是观音在水波上的站像,我们当时都以为是三、五万成交,但最后拍出了三十万元,这里面原因就很多了,比如这是名人相赠的等等。”扇面一直被当作雅玩看待,基本上是文人雅士之间用于交流的相互馈赠物,很少有作画用于自己留存的。

吴同利还特意指出:“去年下半年香港有一个很小的拍卖公司的扇面拍卖,其中有个张大千的小件,我们都以为最多一两百万,最后拍了360万左右,所以扇面和绘画的差距在于,不是以尺寸来定价的,张大千不到一平尺的扇面也能卖这个价格。”

与此同时,吴同利也看好今年的扇面市场,特别是宋、明时期的作品,“基于市场的稀缺性,晚清民国的扇面能拿100件出来,宋代和明代的只能拿出十几件。”

刘锡荣认为在高价藏品少的环境下,大量剩余资金会寻找另外的、安全的品种,这种需求从近两年开始变得愈发明显。“扇面这种小型的艺术品符合市场目前的需求,风险好控制,以前张大千、齐白石的都是几万,现今都是几百万,好的年代、有历史遗存的、名人传承的扇面还是会有人买。另外,扇面以前是小品,大多为爱好者收藏,没被当作投资品种,现在市场有意让它成为另一门类。”

关键词 : 
小众收藏  扇面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