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齐白石的手札情思观展笔记
2014-03-10
编辑 : 秩名
作者 :  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 : 
齐白石《万竹山居图》 齐白石《梅花》 齐白石手稿中关于《三余图》的部分内容 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览以《白石老人自述》为线索贯穿,以第一人称我来导引观众,以白石画...

齐白石《万竹山居图》

齐白石《梅花》

齐白石手稿中关于《三余图》的部分内容

“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览以《白石老人自述》为线索贯穿,以第一人称“我”来导引观众,以白石画作手札实物等藏品并置,且增设多处互动环节,多媒体播放、微信解说、iPad浏览等,从其出生直至97岁,观之读之,移人性情。展览开篇即云:“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

顾村言

说齐白石是自己喜爱书画的源头之一大概并不为过,小学时订有一份作文类期刊,有一段时间几乎每期的封面都是齐白石的樱桃、枇杷、白菜、篱豆、墨虾之类,寻常风物,一片纯真,读之心生欢喜,往往要让儿时的自己凝视许久,后来因之专门买了白石的画册,成为从少时保存至今的恩物。

第一次看到白石先生的真迹则是中学时,好像是文化馆或者群艺馆办的一次齐白石与其后人的联展,白石老人的作品不过数幅,率真而简洁,看了又看,迷醉不已。

此后逢白石翁的书画展示,只要有机会必然一睹为快,包括拍卖会上的白石画作(赝品自然不在少数)也因之见识不少。近几年读白石画作比较过瘾的除了2010年江苏省美术馆的“南北二石(齐白石与傅抱石)”大展,大概就要数北京画院的齐白石系列展览了——得天独厚的收藏保证了北京画院每年一个齐白石系列展览的质量,从“草泥乡里——齐白石笔下的水族意趣”到“清白传家——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情愫”“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的金石心迹”等,只要抵京,总是要抽出时间前去亲近一下白石老人的。

在齐白石诞生150周年之际(按照白石老人的自述其生日是癸亥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从癸巳岁末开始,历时近三个月的大展——北京画院主办的“人生如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以一到四层的豪气展示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绘画、书法、篆印、手札等,也成为历次齐白石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不少作品与实物均为第一次展出,而展出的白石手札分量之重、体系之完备、种类之繁多亦颇罕见。

甲午孟春,因白石老人大展与送别大丰先生到京,住后海附近,居然难得一片北国水乡风光,后海、西海冻成整整一块青白色巨冰,残阳衰柳间,可见不少三五成群的滑冰者欢天喜地——这样的整块结冰且可行于其上的景象还是儿时曾见,一时让自己亲切起来。

来京自然要拜访几位先生,其中郎绍君先生是齐白石研究专家,还是去年秋天约郎先生来沪一游,与萧海春老师对谈中国山水画传承话题,发人深省处极多。抵郎先生家,郎师母笑意盈盈,郎先生恂恂儒雅,听郎先生不紧不慢论白石缶翁,评当下画家,犀利入骨,言简意长,颇有豁然开朗之意。郎先生忆白石轶事有:1950年代初在荣宝斋附近上学,说白石老人来了,和一帮孩子就跟在他后面,看老人买那么多砚台——据说有时有朋友来,白石不赠画,却赠砚。

郎绍君先生多年前曾主编《齐白石全集》,此次北京画院结合这一大展所出版的五卷本《人生如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也由其任执行主编。“手稿卷”的单行本与《全集》相比,开本变小,便于阅读与携带,样书刚到不久,尚未拆封,郎先生专门拆开让我翻读,里面有他为此次手稿集而写的文章——郎先生与夫人对这批手稿重新进行释读与考证几费半年之功,让人生敬。

关键词 : 
齐白石  手札情思  观展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