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麦克·苏立文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2)
2014-01-11
编辑 : 李挺
作者 : 《收藏》杂志
浏览次数 : 
苏立文先生191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立尔,幼年随父母移居英国。1936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建筑,1939年他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中国。1940年...

苏立文先生191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立尔,幼年随父母移居英国。1936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建筑,1939年他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中国。1940年2月12日,苏立文先生踏上了由利物浦开往中国香港的S.S阿伽门农号货船,历经6周的航行后抵达香港,来到内地后不久,便被安排到驻扎在贵阳的国际红十字会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去昆明的铁路接应医疗用品,再负责把这些物资运到中国解放区的医院。在抗战大后方贵阳红十字会的救援期间,苏先生认识了后来与他相伴终生的中国妻子吴环,他的妻子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苏先生本人所说:“是环介绍我认识了许多艺术家朋友,若非如此,我永远只能被当作一个老外。”他还因此获得推荐,成为华西联合大学教授,以及作为博物馆馆长郑德坤的英文助手,并协助郑德坤馆长挖掘前蜀王建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苏立文夫妇在成都和重庆结识了许多中国艺术家,如张大千、傅抱石、庞薰琹、丁聪、吴作人、叶浅予、张光宇、郁风和雷圭元等人,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走进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道路。1945年苏立文获得了金陵大学语言和艺术史的教职,他开始更加系统地收集和研究近现代中国艺术。

麦克·苏立文的书画藏品
 
麦克·苏立文的书画藏品

苏立文先生对我们说起他一生热爱的中国艺术时,谈到最初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非常有限,看到的东西很少,后来通过慢慢地接触和了解,开始认识到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为了体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达方式,他跟从广东画家关山月学过国画,也接触了在西方学习艺术归国的艺术家,如庞薰琹、吴作人和雕塑家刘开渠等人。“我和环逐渐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识了,尤其是庞薰琹、吴作人和丁聪,我们成了终生的好友。他们给了我们许多画。”在那段时间里,他同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关山月等人结为好友,亲身经历和见证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变革。

抗战结束后,苏立文回到英国,他一方面在英国伦敦大学科陶尔德艺术学院、亚非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院校学习美术史,另一方面也开始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研究与写作。在以后的60多年里,他先后出版了《20世纪中国美术》《东西方艺术的交流》《艺术中国》和《中国艺术三绝》等著作,这些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的著作成为西方大学美术史的教材,也是西方世界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窗口,影响深远,他本人也成为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权威,成为东西方美术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起初,苏立文夫妇并不是想要做收藏家,但伴随研究而来的艺术品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藏品数量越来越多。经过近70年的积累,苏立文夫妇成为享誉西方的中国美术收藏家。在他们的收藏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弗里·贺德立(Geoffrey Hedley),他是苏立文在中国结识的好友。贺德立是中英文化协会的官员。那时候他常年奔走于南京、上海、北京之间,向生活困难的艺术家们施以援手,组织青年美术工作者的展览,如1948年在上海举办的黄永玉及其朋友的木刻作品展。同时还将一些青年艺术家送往英国学习,这些青年艺术家也为苏立文撰写的书稿提供资料。1960年,贺德立在伦敦逝世。他立下的遗嘱令苏立文夫妇非常震惊,他把自己所有的中国绘画与木刻作品,除大英博物馆可任意挑选的5张以外,全部遗赠给苏立文夫妇。这使苏立文夫妇的藏品数量极大地丰富起来。如任伯年、夏翚,慈禧太后的画师缪嘉蕙,以及傅抱石、林风眠、溥心畬、齐白石、程颂万、丁雄泉、傅叔达、唐云等画家的作品,都进入到了苏立文夫妇的收藏中。

关键词 : 
麦克·苏立文  收藏家  当代艺术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