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媒体转载>
 
全部
 
甚得元人三昧的清初四王(3)
2014-03-03
编辑 : 佚名
作者 :  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 
■精品赏析 《虞山枫林图》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王翚创作《虞山枫林图》也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

■精品赏析

《虞山枫林图》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王翚创作《虞山枫林图》也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同时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仿唐寅竹溪高逸图》

作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时年43岁。图中一高士溪边策杖缓行,一鹤伫立,茅屋二椽,风竹数竿,令人有出尘之想。虽尺幅盈盈,而笔墨意趣横生,乃石谷中年妙笔。纵观石谷一生,其天资极高而摹古尤其特擅也。王时敏曾在他的作品上题道:凡唐宋元诸家,无不摹仿逼肖,偶一点染,展卷即古色苍然。其时吴中明四家风流所及,从者甚众,而石谷临仿唐六如也其所好也。曾见石谷41岁时仿唐六如云溪高逸卷,亦如此幅仿唐之法,而画山石用笔恣肆,既讲法度,又得法外之趣,是贯通古法之作。

《 水竹幽居图》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言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41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练,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笔底金刚杵”的

王原祁其人:

王时敏之孙,因画名供奉内廷

王原祁(1642—1715),是“四王”中最见功力、最有个性的画家。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之孙,进士出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自幼承家学,随祖父学画,功力深厚,曾临摹了大量黄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一生临摹不辍,遂成风格。

康熙朝因画名供奉内廷,先后充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佩文斋书画谱撰辑官,鉴定古今名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1717)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因受朝廷宠爱有加,其名大振,追学其风格者甚多,使娄东派的地位一时统治中国画坛,并几乎影响整个清代山水画三百年。

其画: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

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由于王原祁只知临摹,缺少创造性,欠个人风格,作品陈陈相因,笔墨纯滞,格局平庸,作品多千篇一律,无清新气象,致使当时中国山水画缺少生气,引得后来一大批画家不满。进而倡导革新画风之举,反其道而行之,扬州八怪就是杰出的代表。王原祁擅长山水,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作品特点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在“四王”中他是最见功底,也最有个性。代表作有《浅绛山水》《松溪馆图》《江树花柳图》《秋山读书图》《仿王蒙山水》等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清初  四王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