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洲山水画观后:至情大美雄魂(11)
2014-03-24
编辑 : 薛永年
作者 : 新浪收藏
浏览次数 :
陈忠洲的山水画艺术从整体而论,无疑是讲笔墨规范甚至法度谨严的,但谨严而不失刻板,有些作品还相当生动,气象雄浑又饶有生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陈忠洲的山水画艺术从整体而论,无疑是讲笔墨规范甚至法度谨严的,但谨严而不失刻板,有些作品还相当生动,气象雄浑又饶有生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能“迁想妙得”的作用,适当寻求法外之法的机趣。与突破原有笔墨的认识与实践,张彦远讲求用笔的主张属于前者,米蒂以莲房作画代表后者,中国画笔墨语言则是在二者的矛盾与渗化中得到发展的。郑板桥讲的“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关系,成功的总结了定则最终要服从化机的经验。陈忠洲分明深刻的认识到这一道理。所以他说,如果把作画比喻成武术,那么一招一式的硬功夫固然是最主要的,可是偶用暗器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张大千就能把集古人大成的功夫与不完全控制的泼墨以及在倾斜的画案上用水结合起来,一遍一遍地大胆落墨泼色,又一遍一遍地以笔墨功夫在重点部分细心收拾,从而在法处求法中取得了随意触发的机趣。他自己则在重视笔墨基本作用的提前下,为了丰富笔墨机理“迁想妙得”不拘一格地引入了多种制作方法,或揉搓拓印、或喷流浸染、或控制挥发,并使之比较恰当地融入笔墨规范之中,补充了笔墨方式的不足,丰富了笔墨形态的表现力。
多年踏实做人,老实作画的陈忠洲,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他的山水画艺术还在发展中,在我看来也还不时的出现一些不良。比如小幅山水总觉得像是截取了大幅的局部,雄浑不足,恢弘不够。一些描绘具体景观的作品在吸取西法中有时削弱了笔墨语言的力度,在制作手法与笔墨加工上亦觉不足。当然要进取就不能不进行探索,探索中的欠缺总归是难免的。只要坚持一手伸向精髓,一手伸向生活深处的道路,继续其不务浮名,不早求脱,以表现大美和崇高为旨趣的审美理想,他的艺术在不久的将来必能跃入新的最高境地。对此我寄予希望。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陈忠洲 至情大美雄魂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书画展推荐
高清推荐
视频推荐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