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邱振中: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5)
2014-02-10
编辑 : 邱振中
作者 : 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 
与书法有关的创作分三类:第一类是传统风格书法作品;第二类是现代风格书法作品;第三类是源自书法的艺术作品。 第一类作品是延续传统样式的创作...

与书法有关的创作分三类:第一类是传统风格书法作品;第二类是现代风格书法作品;第三类是源自书法的艺术作品。

第一类作品是延续传统样式的创作,第二类是样式与传统风格不同的书写文字的作品,第三类已经没有文字或有文字但没有书写程序。

人们普遍认为传统风格的书法创作在今天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具体地说,一是不可能真正深入传统书法的核心,在创作上与古人比肩而立;二是不可能在前人所创造的杰作之后继续高水平的创作,续写这部精彩的历史;三是不可能运用书法史所积累的丰富技巧创造出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他们认为,这是书法所处的、难以改变的处境。

与此相对立的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刚才所说的那三点都是有可能做到的。例如,林散之在笔法这样一个已经被认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技法的情况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拖泥带水”的笔法。在草书的空间构成上,前人是以单字书写为基础,然后把单字连接而组成作品,但是今天的草书创作中已经开创了另一种空间结构:把单字中被分割的单位空间重新加以组织,从而形成草书空间的新局面。

第二类作品在题材、构成方式和含义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拓展。经过二十余年的审视,这一类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已经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收获。

第三类作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里所包含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千百年来书法中所积累的作品和观念,可以为当代艺术提供丰富的灵感。

当代艺术中,文字与书写类作品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亲切、随意、生动,文字的含义还能随时溢出画面,影响观众,因此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人们认为,书法要实现突破,带来创作上真正的收获,必须包含这样三点:把握传统、融入新要素、重新展开。

“对传统整个精髓的提炼与压缩”,“乃是面对传统的浩大,必须找到一种自己独有的压缩技术,把传统的精华通过一种新的技术压缩或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它“并非传统的直接提取”,而是动用现代智慧的整合与升华;随后再重新展开,“这个再度展开是当代性的,是与当下的日常性与技术性相关,是经过转换了的书写性”。在这一道路上,已经开始出现“伟大的作品”。

书法在为当代艺术而努力。其中如空间的创造与线条控制方式的重大进展,现代题材的拓展,传统观念与现代构图的融合,以及从书斋、展厅走向公共艺术等。

书法能否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支点,进而为世界当代艺术贡献中国的智慧,取决于我们对书法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如何把它们与想象力糅合在一起,不断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书法作为“修养”的一面肯定会长久地保持下去。书法作为日常书写工具的一面被淡化,但作为艺术的、哲学的一面却被提升。

书法的文化功能正在发生改变。

在这种功能的转换中,深入传统成为基础性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保持其活力,书法才不致失去它的意义。书法才能被接续、拓展。传统获得了鲜活的生命,不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精神上,既与过往息息相关,又不断获得新生的触机。

一个新的书法的时代已经来临。

关键词 : 
邱振中  中国书法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