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吴悦石——快意斋论画(3)
2014-08-11
编辑 : 雅澜
作者 : 吴悦石
浏览次数 : 
吴悦石 寻法图 磨墨可以磨掉火气,磨掉短视,磨掉浮躁。每日磨墨之中都是一份积累。倘若连磨墨之心都不能安然、定性、静观,坐冷板凳之功又从何而...

吴悦石 寻法图
 
    磨墨可以磨掉火气,磨掉短视,磨掉浮躁。每日磨墨之中都是一份积累。倘若连磨墨之心都不能安然、定性、静观,坐冷板凳之功又从何而来?没有板凳能坐十年冷之心,又如何安之若素?调心养性,此乃一良方也。闻法如闻道,切不可闻道而去。积久功成,莫以微小而不为。
 
    王国维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画人亦如是。倘佯历代名迹中,亦如是观。能入能出方为个中高手。
 
    大千先生摹古功力极深,余在台北故宫曾见所绘八尺巨屏,千岩万壑,风云满纸,纤毫毕现,气贯神通,此乃致精微而不伤神气。气度恢宏,韵致不凡,非一般俗子所能梦见。
 
    记得少年时看到一幅写意画,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极为精简,神采照人,上题七言诗一首:“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谈佛法,笔尖写干洞庭水。”至今记忆犹新,对我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几十年来都为着“心意”二字摸索人生历程中思想上的觉悟。 中国大写意画法自“解衣般礴”、“真宰上诉”以后,有思想的画家和文化人开始追求笔中之趣,象外之意,把对绘画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
 
    文化思想的进步,不会停止。几十年乃历史的一瞬,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会使自己很清楚地看清自己在历史上的作为。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赵吴兴论画诗,本意为书画同源,然赵氏比拟并不高明,倘若如此刻板焉能作画?故只须神会,或曰意与古人会,则一解百解。
 
    中国画大写意一科古称泼墨,民国以来始称写意。泼墨者形质也,写意者心意也。亦如诗家比兴法,天马行空,触机而发也。杜工部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体味诗意可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文中笔墨之酣畅,胸襟之旷达,感人至深。故千年之下,传颂不已。所以传颂,因为此种精神乃画家之灵魂,入门之津梁。梁楷以下薪火相传,至晚明陈白阳、徐青藤,承前启后,借诗文入画图,遂开生面。八大山人以深厚之学养,抱亡国失家之痛,寄情书画,涉笔成趣,已成极致,惜时世中庸,不能形成流派。民初吴昌硕以凌云健笔,创大写意新风,领袖群伦,风靡百年。嗣后大家辈出,雄峙画坛,此风影响深远,今日犹是。
 
快意斋论画(五)
 
    作画勿以大小论优劣。传世作品中诸多小画,令人百看不厌。挥毫之际,涉笔成趣,天真烂漫,韵味十足。中国画研究院曾举办白石老人和宾老小品画展,观者如堵,好评如潮,岂不知此乃画家之余事也。旧时画家笔墨功夫扎实,文思画意俱佳,案头小品、手卷、册页,把玩之时,心神冲淡,雅趣顿生。今日则以大为好,不但画幅大,题目大,什么都要大。余以为大者当不是画幅大,应为境界大、精神大。如若荒疏粗鄙,则大而无当,还是不大为好。
 
 
    时下画山水则曰大山水,画花鸟则曰大花鸟,豪情万丈,如大跃进时代。何为大?百思不得其解。余以为,能放下身心,平淡生活,陶融五内,精神放大,方能作画。徒事标榜,则浮躁,其害大矣。医者医心,医心方能医画,不过难矣哉!识者知之,后人自有评说。
 
    古人论画多有不食人间烟火之论,此论解放后多被批评为脱离生活,自许清高。其实,此种境界乃人生一种追求,超凡脱俗,因为不易为,才被如此推崇。
 
    时下各领域都有新鲜说法,中国画亦如是。如“与世界接轨”,中国画不知道如何接法。民国以来,东洋西洋之法,前辈中都有学习者,学东洋辈如高剑父兄弟和傅抱石等;学西洋者如徐悲鸿、林风眠等,气韵风骨都不失中国气派,却不能用接轨说。“我自画我家画,我自用我家法”,大涤子提倡,从者甚众,上述各家亦如是。时至今日所提之接轨,令人顿生彷徨。何时画界能认真学习传统,非浅尝即止,则能不眼热,不攀比,潜心静虑,发扬国粹,则新可创,画可看,艺可传,重兴可待。“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眼到手到,信笔直书,清新自然,不雕、不做、不生、不涩,脱口而出,为文如此,作画亦如此。此是法,亦是理。古今大家同一家数。
 
    点化之妙在机趣,机趣者有天人之说,亦有行笔之中牵想妙得之意,笔墨生发之时能瞬间得之。如苦思冥想,心手失畅,则笔下僵硬,机趣已失。此需笔墨精熟,池水尽黑。画家以画行天下,当知此中艰辛。
 
    白石老人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论道出传统中国画欣赏之关钮。近百年来大写意一法成就了中国画,也成就了一批谬托写意涂鸦之辈。岂止欺世,亦欺心也。
 
    昔日前辈画家大都倍极艰辛,然一派雍和气象,点画使转中自有一家天地,言语中从无豪言壮语。今日之画坛,画不好,口气却极大。诸前贤泉下有知,定然瞠目。
 
    干裂秋风,润含春泽,喻用笔之妙。一画中如干裂秋风,定有润含春泽之味。所谓“带润方燥”,非某人作画,一幅为干裂秋风,一幅为润含春泽,此处拈出以正视听,唯恐贻误后学。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论者谓气象恢宏。西风、残照、汉家宫阙,步步紧扣,层层深入,以李太白笔法写入画图,可抉画法之微妙。
 
    时下文人画一词叫得很响,画家头上加上文人自然有儒雅之光。余以为吴缶翁、白石老人等一代画家都不应该称文人画,而应称画家画。诗书画印之完美形式非文人所能为也,乃有文化之画家即兴挥洒时之创作,综合修养之发挥。时至今日侈谈文人画,只能把中国画引入误区。或借文人画之名为信笔胡涂找一遁词而已。民国以后文人阶层早已不存在,社会基础荡然无存,物是人非。时下之画家亦非文人,观者徒存怀古之风,叹息而已。
 
    习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首重练笔。有笔则有气,有气则有势,所谓气贯神随,势从笔出。故练笔乃至关重要之法。老一代画家看画时第一句就说某人画没笔道,某人画有笔道,有笔道即有笔墨工夫。笔道关乎作画之生命,故老画家一生重在练笔。观乎民国以来名家都是用笔高手,我辈岂能例外?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吴悦石  快意斋  论画  画论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